动物类中药材有哪些

国内外对于酵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上,在菌种筛选、发酵工艺控制、应用效果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而对动物类发酵原料、动物酵素的研究较少。

动物类器官、组织及其制品是动物酵素的主要发酵原料。对于食用动物酵素来说,动物类中药材将是重要的发酵原料之一。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动物类中药材有哪些?

牛黄

1

动物药材简介

中国现存最早收载动物类中药材的中药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动物类中药材也可称为动物药、动物类药材、动物来源中药材、动物类中药、动物药材,是指源于动物机体,如水蛭、海龙;动物器官,如羊胆、牛心及动物以常规或非常规生理活动产出的药材,如五灵脂、牛黄。动物类中药材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有资源广、活性强、疗效高、效益大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药资源高达12余万种,其中动物药材约种(据《中国动物药资源》统计我国可用动物药种),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的18%。动物药化学活性成分类型多样,药理作用显著,一般认为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蛋白质(酶)、多肽及氨基酸类及甾体类等。成方制剂中广泛应用动物药材,但动物药材中有效成分复杂,化合物分析分离难度大,且很难被替代,显示出动物药材的独特性。

2

药品标准收载动物药材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年版一部,正文共收载药材和饮片味,四部通则“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共味(非药典收载标准)。《中国药典》年版一部,正文项下收载动物药材51味,四部通则项下记录入中药成方制剂中使用的动物药材52味,合计味,约占药材总数的11.3%。《中国药典》年版未收载而在历版药典(年-年)收载过的动物药有五灵脂、紫河车、穿山甲。

按动物种类分,包括哺乳类紫河车、穿山甲、海马、海龙、鹿角、鹿角霜、全鹿干、羚羊角、山羊角、鹿茸、鹿心粉、鹿血、水牛角、水牛角浓缩粉、鹿角胶、阿胶、牛黄、猪胆粉、麝香、血余炭、五灵脂、牛胆汁、牛心、牛乳、牛髓、羊骨、羊肉、羊胆、鲜羊肝、刺猬皮、狗骨、狗鞭、猪骨、猪脑粉、猪胆膏、猪脊髓、猪胆汁、猪蹄甲、熊胆粉等39味;

鹿角

昆虫类九香虫、土鳖虫、僵蚕、蚕沙、桑螵蛸、斑蝥、蝉蜕、虫白蜡、蜂房、蜂蜜、蜂蜡、蜂胶、胡蜂、虻虫、蛴螬、蜣螂、鼠妇虫等17味;

爬行类蕲蛇、乌梢蛇、蛇肉、蛇胆汁、龟甲、鳖甲、鳖甲胶、金钱白花蛇、龟甲胶、蛇蜕、龙齿、龙骨、玳瑁、铜石龙子等14味;

软体类石决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牡蛎、珍珠、珍珠层粉、海星等9味;

珍珠

两栖类蛤蚧、哈蟆油、蟾酥、干蟾、蟾皮、方海等6味;节肢类全蝎、蜈蚣等2味;环节类水蛭、地龙等2味;

鸟类鸡内金、凤凰衣、鸡蛋壳、鸡骨、乌鸡、雀脑、麻雀、石燕、鹅胆粉等9味;

虫瘿类五倍子、百药煎等2味;真菌类冬虫夏草1味;

人工培育有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等2味;胞孔科脊突苔虫浮海石。

其中传统上列为“细料药”的有几十种,如牛黄、羚羊角、珍珠、鹿茸、麝香、蛤蚧、白花蛇、海马、海龙、穿山甲等。

凤凰衣

部颁及地方药材标准

动物类药材在很多地方也有使用习惯,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部颁藏、蒙、维药材标准及26个省级地方药材标准,以及我国《台湾中药典》第二版和《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期收载药材标准进行检索,统计共收载动物药材味,其中地方标准收载动物药材味,部颁藏、蒙、维收载动物药41味(统计数据来自药智网、《中国药材标准名录》),分布情况见图1。去掉部颁、地方药材标准及《中国药典》中重复的动物药材品种,部颁及地方药材标准中收载包括巢脾、山羊血、野猪粪及鹫粪等多种动物药材。

部颁及地方动物类药材标准分布情况

动物药材的炮制和使用方法

《中国药典》、地方标准中收载了动物药材及饮片的基原、药用部位、炮制规范、用法用量及法定检验等项目,大部分动物药都经过炒、烘干、蒸煮、发酵等炮制加工方式,高温可有效除去部分潜在的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在蒸汽灭菌后除去约50%的细菌。

成品药材在出厂前还会经过辐照等灭菌处理,保证药材中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度。此外,服用方法的不同也可起到灭活病毒、细菌的作用,如水煎煮后服用、酒服或温开水冲服等可使病毒蛋白质分解,失去活性。

蚕沙

3

动物药材的应用

《中国药典》年版共收载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种,涉及使用动物药的成方制剂种。药典收载了大多数中药成方制剂的制法,按动物药制法入药情况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原粉入药,即处方中的动物药材直接研成粉末后与其他药材配研,装入胶囊或加入炼蜜制丸即得,药典中收载这类处方药包括二十五味松石丸、七味铁屑丸、人参再造丸、万应胶囊、万应锭、小儿至宝丸等种,占药典含动物药材成方制剂的42%,处方中包含五灵脂、全蝎、蝉蜕、牡蛎、蜈蚣等多种动物药材;第二类为经提取后入药,即处方中的动物药材经过煎煮、乙醇浸泡、灭菌、回流处理制成粉末后与其他药材配研,装入胶囊或加入炼蜜制丸即得,药典中收载的这类处方药包括十一味参芪胶囊、乙肝益气解郁颗粒、七制香附丸等。

此外,中药成方制剂标准中有收载直接鲜用动物药材进行投料生产,如鲜用蝮蛇、猪脊髓、河蚌肉等。鲜用动物药目的是为保护药材的生物活性,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但是否存在生物安全问题也应慎重评估。

现今“能用的”动物药越来越少,其主要来自两个限制因素:一个是动物资源本身在减少,濒危动物更是如此;另一个是为了保护濒危物种,一些动物药要限制使用。随着“野外资源减少、枯竭,很多动物药材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导致我国一些传统经典、特效的动物药无法使用。

蝉蜕

同时,国内外在法律和伦理方面对动物药的限制和夸大性负面宣传,也使得动物药的发展变得困难。濒危动物需要保护,动物中药也要发展,面对日益枯竭的珍稀药用动物资源,我们既要科学地保护动物,也要找到合理开发利用动物药的方法。

分享、在看与点赞

对话酵素,表达你的态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rz/6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