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续编(全50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年12月/元
内容简介
为落实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抗日战争研究中长期规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出版《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续编》,为“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之一种。为实现侵华野心,日本在中国设置了大量调查机构。本书除继续选辑满铁及其所属机构的调查报告外,还增加了其他调查机构于—年在中国各地调查形成的报告。本书所选档案资料现均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书共2.5万页,影印出版,按调查机构、调查成书(册)时间依次排序。所涉调查机构有:青岛守备军民政部铁道部,满铁哈尔滨事务所调查课、天津事务所调查课、上海事务所调查课(室),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乙嘱托班,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兴亚院”华北联络部、华中连络部。内容涵盖文化、产业、交通、工业、农业、经济建设、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是学界研究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中国近现代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
刘晓峰著
年3月/元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构筑了古代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生活的诸多层面。作者以史学考证的方法,运用东亚现存的史料对节日与节俗的诸多个案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本书以研究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对东亚的影响,探明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的特质为主要目的。全书由上编“东亚古代时间文化体系论略”、中编“四季循环中的东亚”和下编“东亚时空与东亚民俗”三部分组成,整体上是对东亚地区时间文化展开的研究。作者认为,历史上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东亚文明的文化核心,对周边民族和社会发展曾发生强大影响,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这份影响力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演化为一种事实上的文化共享。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化对周边产生影响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
张天虹著
年3月/元
内容简介
重视区域,近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唐宋变革”这样宏大的历史命题,只有与区域社会史研究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全面深刻的检验。地方社会的变革或延续也许才是理解中古社会的深厚基础。河朔藩镇是唐史研究的老问题,但本书尝试把藩镇统治下的河朔作为中晚唐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区域,以“社会流动”为线索,将传世文献与石刻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勾勒这一时期河朔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面貌及其变迁。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地方社会的深厚土壤,可以看到中古时期社会变化的更多侧面。
以文治边
文物考古视瞰下明朝对西藏的经略
李帅著
年3月/元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文物考古材料,同时结合汉、藏文献材料,从文物考古视角对明朝经略西藏主题进行综合研究,主要涉及明朝治藏的政治与宗教策略、物质文化策略、思想观念策略以及内政与外交中的相关治藏举措等内容。本书将明朝的上述治藏策略概括为“以文治边”策略,即主要通过制度、物质及思想观念等“文化”策略来影响和牵引西藏形成对明朝的认同和归属。虽然明朝的治藏方式和策略颇显“柔性”,但并不影响明朝与西藏关系的定位,二者本质上是中央政权与疆域内部“属番”之间的统属关系。明朝以“文”治藏策略是古代中央王朝边疆治理中的“西藏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明代汉藏关系始终保持了和平发展,而且成功地使元朝与西藏之间建立的政治关系得到延续,并为清代治藏奠定了历史基础。
“再造藩邦”之师
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
孙卫国著
年3月/98元
内容简介
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系近世东亚中日韩三国间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影响深远。明朝军队远赴朝鲜半岛,异国作战,异常艰苦;但英勇奋战,屡建奇功,最终将日军赶出朝鲜,使得“藩邦”得以“再造”。然而,因为党争激烈,《明神宗实录》未能如实叙述他们的战功;明清易代,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与清官修《明史》又加以贬低和抹杀,致使明军将士群体形象不明,人数不清。当今日韩学术界对本场战争研究成果虽丰,但多立足本国立场,对明军论述亦多有不公。
本书基于朝鲜王朝与明清史料的对比研究,考订出明军总人数及其群体特征;并以石星、宋应昌、李如松、杨镐、丁应泰、董一元等为代表,系统梳理明军将士在战争中的相关问题,以点带面,力图呈现明军将士在战场上的风貌。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