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本文节选自胡杰博士后学位论文第2章第三、四部分。本文对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过程、过程管理、过程绩效理论进行了一个归纳梳理,指出过程绩效是对过程的改善,是过程管理的途径,是过程的结果及行为的反映,最后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敬请阅读。
文/胡杰(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绩效是“绩”与“效”的统称,包含拟评价对象活动过程的效率及结果,突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管理学角度出发,作为组织期望的结果,绩效是指组织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展示出的有效输出,可以分为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就是减少投入、提升产出,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也就是绩效的最大化。
绩效评价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标准,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对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做出科学测量与评价,并将评估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管理层,为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的竞争环境的变化,绩效评价已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工具。
一.绩效评价基础理论绩效评价理论包括评价系统、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
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相对独立子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报告。
图2.11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在绩效评价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中,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绩效评价系统的基础;由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共同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评价报告的内容与可信度具有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系统内部逻辑关系为:通过对评价主体的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得到评价目标;依据拟评价内容特点,以主观形式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设计,并从客观角度限制其内容以使其符合实际,对主观要求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平衡。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定义和特性,如表2.9所示:
表2.9绩效评价系统构成要素
二.绩效评价的几种常用方法当前绩效评价的几种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标杆管理法以及动态管理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随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的改进和创新,也能够将它们应用于其他领域绩效评价。
(一)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byObjects)
年,管理专家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高层以组织面临的形势与社会需要为依据,制订出组织经营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应当实现的总目标,而后逐层予以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都要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评判依据。目标管理法是国内外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如下特点:
图2.12目标管理法的特点
(二)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ScoreCard)
平衡计分卡是由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与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大卫·诺顿提出的一种基于战略管理的绩效考评工具。该方法从企业的使命和战略出发,将整体战略分解成四个层面的绩效目标,目标之间相辅相成,也就是从创新与学习、顾客、内部流程和财务绩效四个角度出发,以企业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战略为依据,为每一个方面的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最终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可以实现对战略进行阐释和量化,以及从抽象、定性的战略到具体、定量的目标的转变。
图2.13平衡计分卡模型
平衡计分卡对于财务层面绩效的考核以及非财务层面绩效的评价均十分重视,其各层次因素间存在着逐层递进、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及长短期利益的综合平衡,也能够实现综合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测量因素、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主要与次要因素,以及所求结果和结果的执行动因,这也就是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一般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其平衡计分卡以学习成长维度为基础,而后是内部流程维度和顾客维度,最顶端是财务维度,如图2.13所示。平衡计分卡法拥有以下优势,如下图2.14所示:
图2.14平衡积分卡法优势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KeyPerformanceIndicators)
作当前国际上广为使用的一种企业用于测量绩效和战略目标管理的工具,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一套不仅能够用于衡量、反映、评价组织业务运作状况,而且可以量化的关键性指标,是对传统绩效考核理念的一种创新。图2.15展现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构建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系统性和计划性,事先应当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价值评估重点。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并进行测评的过程就是将全体员工统一起来共同向着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能够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借助关键绩效指标的牵引,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职能部门工作目标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能够逐渐实现同步。关键绩效指标应当遵循SMART原则。
图2.15关键绩效指标法
图2.16SMART原则
(四)标杆管理法(Benchmarking)
20世纪80年代,国外发展起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法。它是一种能够使企业不断学习、进步、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在企业取得比其他企业更优的绩效时考察其使用的流程并将彼此绩效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美国国家质量管理评价准则分中,涉及标杆管理法活动的项目占分,因此,国际管理界己将标杆管理法视作组织先进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2.10标杆管理法
(五)动态管理法
作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动态管理法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以及对内部数据进行分析,对经营策略和管理手段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并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当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图2.17动态管理法
三.过程绩效理论过程,作为现代组织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环节,其中转化的条件是各类资源投入,包括人、机、料、法、环及检测。与过程相伴的是增值。过程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因此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即过程管理的方式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做到持续改进和创新。
过程管理是在业务过程再造的基础上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默(ArmandHammer)博士提出业务过程再造(BPR),主张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彻底重新设计来显著改善企业的效率。BPR自推出后,因为具有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的特点,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哪里白癜风好治治疗白驳风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