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歌奉觴集我有嘉賓

明天開始更讀書筆記。最後炒一次冷飯,也算是對自己美學的一次文本性闡述。

前言

輓歌奉觴集最早是在去年疫情結的集子,但並未刊出,後來納為一編歸在《小倜儻集》中。總的來說,輓歌奉觴集是以尼采之所謂“日神衝動”與“酒神衝動”為精神的集子。分出來,奉觴即為此前已經再發過的飲酒十二首(實際算上一首現代詩是十三首),十二十三都是有特殊意義的數字。按尼采所說的,這一輯皆是“強力意志”的凝結,是音樂式衝出的樂觀精神。飲酒之什,陶潛之後最成風尚,而余每歌以死生所繫,不用故實。這一輯則錄《輓歌》

輓歌則全然是阿波羅式的世界現象的再現,它們是悲劇詩和抒情詩的合集,旨在營造一種幻覺的張力。“輓歌”的每一首都有相似的題目:一首歌(多是流行歌)+一位西方作家+一本書+前引言+本文+後引言。這多少受了些形式主義的影響,我本人絲毫不在意我所傳達的主題,這些詩大多來是我一邊聽歌一邊看書的剎那靈悟中的寓言,它們既不是對歌詞的“文言化”處理,又絕非對所引作者或書目的主旨再現,它們的意旨只是在這樣的現象中傳達一種幻覺。這幻覺代表著一種人生的苦難,那麼按尼采的話講,那就是審美的快樂了。也就是,苦難的幻覺所導致的審美愉悅。

原本按尼采的意思,酒神衝動對應的是音樂,日神衝動對應的是造型藝術,我則全然顛倒過來,讓造型藝術成為酒神的,這是我內心情感規範的代替;音樂成為日神的,這是我腦海想法的波動。兩輯加起來共四十首,這也是個有趣的數字,但在此不必闡釋。

最後總結:奉觴即酒篇十三首,全用五七古或律體,代指酒神式的個體意志,不用故實,多用反語、戲仿之句;輓歌即歌篇二十七首,全用歌行或詞體,代指日神式的世界現象,藻飾風流,全以隱喻、抒情體例。究兩篇之宗旨:

“從悲劇中看到由於個人的毀滅並不影響生命現象的不可遏止,頓然生出由衷的快感。”

如果有的話,這便是其本來的主題了。

凡例

輓歌的每一首大致的體例都是:題目+一首歌+一位西方作家或一本書名+前引言+本文+後引言。除開本文外的其他部分,都可以視為解釋此本文的一條途徑。

輓歌二十七首分成七隻短歌,每一隻短歌又以一位作者的作品命名。這個數字自然有所指。最後一篇短歌又分成三部分。也就是拆開來總共是九部分的樂章。七九的拆分可以目之為我國道或醫者的所謂“七情九氣”,“七情”,謂之喜喜怒憂思悲恐驚。“九氣”,謂之上緩消下收洩亂耗結。“九”又以所謂“洛书数九,取一为体,八为用”,後天之離數九,為鳥為火為日。

亦可以以西方但丁之“七宗罪”、“九重天”拆之。各部分各有側重。余以此意,雖不解音樂,而以音樂之結構為詩,亦自得也。

此外,該七隻短歌猶可分為三篇。已可意之為《易》所謂“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的三才說。

第一隻短歌:澤諾的意識

第一隻短歌以意大利作家伊塔洛·斯韋沃(ItaloSvevo)的成名作為總目。第一部分在探討有關文學、生活與死亡的所有議題。《澤諾的意識》加上前言共七章,故這個部分一共是七首,也與“七情”或“七宗罪”形成對應。

其中,以“艾略特童心說”為首,“遠東應許之地”為尾。這個部分的特征是前三首大量援引作者原著的用法和修辭手段,以為作者代言的偽心理描寫(因為作者早已做出詮釋)實則分析他者解剖自我。前三首的形式都是詞,象征秩序、穩定的音樂性和有意識的思考。此後四五六首開始淪為潛意識的挪用和故事混雜,為歌行。最後以再次回歸秩序的詞對應《澤諾的意識》裡最終放棄治療的澤諾。

這一章同樣代表我進入西方文學的途徑即是意識流小說和現代派。

本隻短歌會標註所有來源於西方詩人的詩意,但只羅列出處,不作解釋。

1金縷曲.T.S.Eliot與《就算世界無童話》艾略特童心說

就像我現在被人遺忘,將來被人遺忘,於是我就遺忘

秘密藏於骨。指中沙、燃燒磷火,紛紛星沸。虔禱人潮成舞綴,定格顒祈一刹。著睡眠、時間剝奪。記憶託諸風信子,熄永恆燈盞如吹沫。信仰者,驟淹沒。

轉而故事重勘掘。報時鈡、歇斯底里,抉然飛屑。五指當機織童話,交曡猶疑弧括。夜鶯血、謊言蕪闊。鏡子荒原之審判,織光錐幻想遺忘末。零一頁,已開裂。

世界就是這樣告終

不是嘭的一響,而是噓的一聲。

註:

1《大風夜狂想曲》“記憶將一大堆扭曲的事物/高高拋起、曬乾;沙灘上一根扭曲的樹枝/讓海水沖洗得平整、光滑/仿佛這個世界吐出了它骷髏一般的秘密,又硬又白。”

“我走過的每一盞路燈/像一面虔信宿命的鼓似的敲著,在黑暗的空間中/午夜抖動著記憶,仿佛瘋子抖動著一顆死天竺葵。”

2《一位夫人的畫像》“尤其我特別注意······還有風信子的花香飄過花園,使人回想起其他人也曾嚮往的事。這些念頭是錯還是對?”

3《J·阿爾弗雷德·普羅弗洛克的情歌》“我們因海底的姑娘而逗留在大海的閨房······直到人類的聲音把我們喚醒,我們便溺水而亡。”

4《五指操》5、《夜鶯聲中的斯維尼》

6《小老頭》“在一片鏡海中”。

2水龍吟.E.E.Cummings和《是場夢還是真》幻想即真實

那時辰起身脫卸下星星是黎明了光邁進天空的街道播撒詩

一隅色綵飄零,深藍搖墜於蒼翠。黎明羽織,破開虛滃,赬光維繫。印象街衢,風鈴院落,旅行初似。或某年某地,燈中巷尾,湧玄白,空間止。

老媼昏昏睡矣,默歌謠、夢魂驚起。許多往事,一時參與,馺然飛騎。我偶經過,我應記得,分明亡是。禱冥冥讖定,舊鷗新雨,有人相寄。

我是無(但願比出生或死亡

甚至比呼吸會綻放出第一顆星星

更加不可思議)人

註:

1《十四行詩——非現實之九這是花園:色彩來來往往》“薄薄的蔚藍在黎明前從夜的羽翼抖出/靜靜強壯的綠沉著逗留,”

2《或一個人住在一個很那個的鎮上》(anyonelivedinaprettyhowtown)

3《肖像之十七然而在另一天》“老婦人一如既往坐在/她雅緻的窗內/像參與/一樁回憶中的往事”

“然而在另一/天我正經過某個門口,···”

3瑣窗寒.T.S.Eliot《荒原》與《地盡頭》情慾的淪亡

阿基坦王子來到了毀圮的高塔

風信花翻,燈媒暈舞,媾和公寓。蘭香澡雪,維納斯之金露。水晶球,紙牌占卜,教堂商略黃昏雨。幻萎枯藤蔓,幽靈城市,亂魂纏茹。

鷗鷺。屍於渚。佈慾火訓誡,弈棋老嫗。人羣溺死,玷污夜鶯嚶語。藻石腥,復活眾生,掌握遺則墟莽處。轉零星,埋葬幀幀,攝詩人憤怒。

偽善的讀者!——我的同類——我的兄弟!

註:

1《一·死者的葬禮》“她有一副邪惡的紙牌。你瞧,她說,/這張是你的牌,淹死的腓尼基水手”。

“虛幻的城市,/在冬天早晨的棕色濃霧下,/人群流過倫敦橋,那麼多人,/我沒有想到死神竟報銷了那麼多人/偶爾發出短促的歎息/每個人眼睛都盯著自己的腳尖。”

2《四·死於水》“腓尼基人弗萊巴斯,死了兩個星期,/忘記了海鷗的啼鳴和大海滾滾的巨浪/也忘記了虧損與贏利。”

3《二·弈棋》“掛著菲羅墨拉變形的畫圖,她被野蠻的國王/那麼粗暴地強行非禮;但夜鶯曾在那兒/用她那不可褻瀆的歌聲充塞了整個荒漠/而她仍在啼叫,今天這世界仍繼續在啼叫,/向猥褻的耳朵叫著“佳佳”。”

4《五·雷霆的話》“阿基坦王子來到了毀圮的高塔”。

“這些就是我用來支撐自己以免毀滅的零星斷片”

4焚舟行.JamesJoyce《都柏林人》與《二十四城記》自我閹割與流放

仍然是一片寂靜。他感覺到自己是孤身一人。

龐貝燬於火,孰能謂此為天災。其跡萬古如樓蘭,沫諸因循躔逡埃。移問遲早應不異,乃奉沙骸為刧灰。中有環抱死,奇骨猙獰良可哀。石坷充其掌,遙遙戟指高陽臺。高陽臺,高陽臺,行輪軲轆下北阮。城南曲陌闇窄巷,燭照夕吹相迫晚。危軒駍然過驚飛,飛燕裾影下朱邸。上有盧提努斯之壁綵,交映膩光行榻底。明明歡夜長,安喟苦晝短。戢戢蒼木搗赤水,赬顔烘於耳息煖。沸騰山川活死人,地光隱於娭光滿。忽然焦流洩岩石,焱沒城市如被旱。墨煙如卷飛笴發,倒轉青霧連狂焱。日火犇躍舞祝融,風伯鼓譟熾霹靂。走水諱成焰陽讖,射潮赤弩鋪萬鏑。擲戟列缺碎蒸土,橫屍倂與岩石腥。焦塊炬為油瓴甓,烈息虿盆覆連青。況不漸僵如春蠶,撲騰相逐飛蛾傾。呼號濺滅如迸星,黑月光銷嗚咽聲。灰燼焚於天地爐,黃金色外斷霞驚。世外相告誠天災,轉輪五紀成車行。

龐貝隳於火,誰能謂此為天災。披抉人羣之性欲,如御崩浪障眼來。羅馬諸城之歷史,紛紛歿於慾之海。更稱慾海為火誡,輒歷萬年未之改。狀如亞特蘭蒂斯,人類浮在島之垲。

龐貝晦於火,吾能謂之為天災。墟址不可求,日輪示我以邊垓。乃在魏宮之長眉,乃在楚王攬腰懷,乃在衛鬢雲一編,乃在鄭音佈天涯。乃在砼城千万座,重光曝之以靜姝。彼靜姝,城之隅,於林下,於欄角。水泥樹林石雕欄,少女心事已斑濁。水泥叢林不堪老,將軍大樹何倚靠。隕星鬭軯罡空北,舊日願望盡哀悼。衰心付與空雲裏,剪碎玉砌落菡萏。淆憶遺忘如洗紅,日日顏色淡復淡。少女昨日忽猝死,少女贈我以玄絲。少年今日初來此,少年如我著素絲。乘彼城列車,懷彼中心悲。車燈數乗驚蟄螢,垂翅傍隨於江湄。少年幻想如道牀,碾於現實列車尾。“我亦都柏林裡人,”少年喃喃似倀鬼。客星昨日之浮槎,化為今日幽靈船,遊蕩城市之慾海,彼岸茫茫如深淵。人血覆白底,脊骨植桅杆。示余知識之海者,投入破舊甲板下。船員皆是我,針線縫唇者。懦弱不敢言,噤言盍為啞。忒修斯之船,至今人不捨。一樣逐塞壬,沉於慾海也。

龐貝悔於火,吾將拯余於天災。加繆告我自戕唯一擇,但此不見掣肘於造化。故余將妄想以自薄,余將追憶上古之長才。余將拾筏於潯畔,余將焚舟以必死。余將剺面以從儀式,余將沒余以濯耳。余將披髮赤踝馮於河之北,余將身霣以趟絕域,余將渡河以踵故國。余將為喬伊斯,余將往蘇黎世。余將自執於尤利西斯之古調,余將出都柏林如去勢。余將沉默淹於河之內,如作變文以示將來以騷裔。

人們已經上床,現在都睡過頭覺了。

註:

1喬伊斯在《Dubliners》里定義了上世紀愛爾蘭人的精神狀態——癱瘓。

2“秦伯伐晉,濟河焚舟。杜預注:示必死也。”

3魏君LN昔日詩:我亦都柏林裡人。

5折戟行·JamesJoyce《青年藝術家畫像》與《給朋友》共同生存與死亡

在門前和點著燈火的廳堂裡一群群人兒聚集在那裡,排列有序似乎在進行什麼儀式似的。

君不見杜牧之,勞勞夢駒星猝徙。君不見溫泰真,翦翦燃犀魑行止。曉露濕鬢騰白華,頹雲低風吹躔跡。磯前結撰精怪耳,曮睨之卜惕朝夕。西江之水滌腸胃,亦得剖與擲諸席。羣山之上聖人歿,凡人分陰均不惜。乃得有涯之奇歎,生命絕影以過隙。

吾不見牛渚磯,茍見山燈驟生懼。范公西陵屯兵地,安得重名長延住。燕銜精魂擊颶母,化石漸息小風雨。猿窮赤心入中林,攀援未擇弊寒樹。秉燭傳照墟郭北,唐突我亦茂陵客。砼城蝕我心,酸氛孤獨伯桃冷。櫥窗顧我面,離鳥哀傷癯鸞影。抹額浸津燜炊甑,懸璫含涎垂飄梗。陽月步玉於隧道,車聲飛馳暈光景。營氣深入人間境,梅花夢覺惆悵永。

辜月赴武昌,占風從卦合應斃。晝飲黃鶴樓,勸樽轉語摩錦袂。暮辭中南站,門外軒馬空徘徊。運籌徒貽笑,手執車票走章臺。橘霧嫋嫋籠士子,昏燈漠漠射瀝水。況有恣吹掀亂笴,凜冽層疊叩門齒。參軍落帽生華斑,京兆風流曾相恃。將妻我以老邁之實,寧赴柏舟以橫死。摽余臂,躡余履,掉尾散發同泥滓。萬念俱灰神亦矣,墮落之人當如是。倘使伊卡洛斯不逐日之光,必為羽族然後已。流浪者盡居家人,路濟弗爾焉為撒旦氏。今使我不為旅魄周遊宇之內,安得瞷視彼雙軌。嗚呼!胡不欲縹緲至仙去,置此冰炭擾中腸。既以丹楓入夢生余體,當覆丹楓彼道牀。

神鬼族,死生一,伐身之文可愈疾。相如對柱絕碎璧,戰士歸來半折戟。晨起上石鏡,冠冕儼然亦大帝。乃笑漢水競渡者,第無一人稱騷裔。衣者縱禽獸,就中自有其生活。朝起出門覽羣妓,冒寒徐歸長夜闊。鹪鹩猶有一枝棲,匹夫之志不可奪。余心趢趗不足語,青蠅未識悲辛辣。載齊志者本非我,輒任萬事消於飛燼末。

愛爾蘭不過是吞噬自己豬仔的老母豬而已。

註:

在《PortraltoftheArtistasaYoungMan》中,斯蒂芬的存在與其說是喬伊斯塑造的某個他的載體,毋寧說是他過去生涯的一個投影。最為玄妙的事情大概就是在自己老來之時解構自己的歷史——因為這段歷史比起任何一段歷史都要真實——除了偶爾會加入一些幻想和奇怪的情緒所控制的變異的畫面(甚至於這些東西都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品)。

6C語言歌·ФёдорМихайловичДостоевский《白夜》與《幻影》見眾生如見我而見我見眾生

那是一个奇妙的夜晚,亲爱的读者,只有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才能有这样的夜晚。

吾愛吾,驟如明河之浩繁。吾愛汝,獨隨孤影之欒欒。與君掀髯第一夜,雙子病理悲而殘。郈成季札已期許,掣肘依然任溺冠。揖來各自無意思,艱難勞生偶盡歡。

去茲冬夜疏小星,四月炎州蟾氣酷。月出佼人照月僚,永思漢浦遺佩玉。中夜頻揮琴中操,或許出鶴通別鵠。羅曼司裡身世語,第二夜下相傳燭。微茫燈火漆壁上,一反邙風光拘束。

第三夜外披亂雨,人形荒逸烏點的。指尖字符贅程序,四圍恍惚而深寂。開軒云縷接手掌,鍵盤相喚吹淅淅。茍為變量歸作零,例闕朋比與親戚。賦值生涯徒然爾,讖定萬事當窗滴。

萬事紛亂衍筌象,壑舟滄海除桑田。掛弧之巳已去勢,去勢之後想根緣。C语言,編程編程不可憐,編程可以老餘年。第四夜幻如團露,抱曉極暮倚遼天。

昨夜有夢過駒隙,浮漚泡影綻物哀。側帽鞭塵飆紫陌,風露窮途矗靈台。歲月忽驅馳,病酒厭厭癯駘駘。枯藤一碗垂坐化,幻想有時金石開。現實驚醒實晉用,夢中可以逞楚才。

我的上帝!那是足足一分钟的欣悦啊!这难道还不够一个人受用整整一辈子吗?······

註:

1《雙重人格》裡的高略德金

2《白夜》的四加二,即四個夜晚,一個身世自敘和一個早上的結構。

3《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7玲瓏四犯.CiuseppeUngaretti與《夠鐘》遠東應許之地

從一個星辰的孤獨到另一個星辰的孤獨。

憂鬱微風,盡倚遍欄杆,潮漲煙沸。表上時辰,吹過一邊霜紙。今夜無月無星,迫睫者,暗揩絲淚。竊姮娥几度年紀,拾鏡垂臨生死。

是而重整雲襟袂,解輕裘、小爐昏睡。彼城萬頃玻璃壁,承那時天氣。翻掌舊幻猶新,奧德賽,摩西歸未。展夢魂片刻,伊塔卡,分如水。

而今,我因暢飲天地而酩酊大醉。

註:

1《今晚》“今夜,微風的/欄杆,只為倚放/我的憂鬱。”2《夜晚迫在眉睫》“那脆弱的上升中/生命空無一物。”3《覆舟的愉悅》

4《謠曲》

5《你吶喊,我窒息》

6《應許之地的最後詩篇》“夢不見伊塔卡/迷失在千變萬化的大海。”

7《聖經·民書記》裡面摩西提到耶和華的“應許之地”。

第二隻短歌:山羊之歌

第二隻短歌取自日本詩人中原中也的詩集《山羊之歌》。山羊,燔羊,替罪羊,諸如此類的意思。作為祭品的羊被祭祀者們環繞著歌唱,並在這種愉悅中承受著身體的痛苦悲哀死去。山羊又即摩羯座,蘇軾曾云:“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故又即文人之歌。

《山羊之歌》對應的僅是一首以中原中也的名篇為題的詞。這首《八歸》將把“我”作為同樣的替罪的燔羊,展示到中原中也逝去的那個冬天的祭台上去。以我國古代諸典融原文本之義。某種程度上,我稱之為嚴肅的戲仿。這一首在整組中作為第八首,用的也是八歸的詞牌。八(ba)普通話諧粵語“不”的讀音。故此第8首的八歸是第八開始回歸,又是不歸,以為不循環之循環。

8八歸.なかはらちゅうや《污濁了的憂傷之中》和友川和樹『汚れっちまった悲しみに』你的誕辰和我的忌日

我留下來,作為一具尸骸。

霜痕泥濁,風聲浮晚,寒氣一片結菀。懷冰抱璧投旻曉,呵斷紙衣嚴冷,土花乾裂。夢窟熊飛尋失鹿,爨海席燈燃微物。照怪癭、虛薄中宵,月剜樹奇骨。

行客狐裘挽罷,人間肌血,脈湧蕭騷涼葉。厥秋吟隱,者春心死,第五居然時節。玉壺魚唾洗,擊破鈞天混幽沕。吹殘雪、病鵑辭後,幻跡躔蹤,輕魂餘露潔。

既為老成者且任其身處靜謐之中

就讓他們盡情地懊悔

第三隻短歌:芬尼根守靈夜

第三隻短歌題目出自詹姆斯·喬伊斯的《F》。寫於是19年銘社南北之戰時,由我過於苛刻的出題(一韻一典)為契機,某種程度上很像檃栝體。我至今都對喬伊斯《芬》的那段開頭難以忘懷。喬是如何把所有空間和時間濃縮到一個自然段的。所以這一隻短歌滿是對喬的致敬。和其他的短歌不同,這一隻短歌前後的引文反而是歌詞,而對作者的引用比比皆是。這是《芬》的紊亂世界。我們同向麥克老大大呼三夸克。以下三首後註都是一韻一註。

9總敘·聽張學友《李香蘭》感喬伊斯《青年藝術家畫像》及《尤利西斯》斯蒂芬的人格意識——性或正劇或生活。

“回頭也是夢,仍似被動。逃避凝望你,卻深印惱中”

瓦石被遺體,虔魄役上宰。圣翼垂日天,六翮溺黰海。大風伊塔卡,蘆葦分千載。堅牡牴畸角,何當餘力怠。嗟我生父母,啖汲彼豕崽。禱爾食尸鬼,蛆結紙衣綵。錐心刺大木,奇骨脫累醢。舞妓歌以降,象牙炤曾悔。玫瑰不可傅,胡以臘蓓蕾。割禮出聖杯,敬以灌磊磈。夜鶯終未遇,青鳥今安在。自由執空虛,飛蛾辜火罪。

“像花虽未红,如冰虽不冻”

註:

①《尤》第一章“你這姓名太荒唐了,一個古希臘人。”主人公斯蒂芬·代達羅斯。名字斯蒂芬是《新約》記載的最早的殉道者,被石頭砸死。見《使徒行傳》第6、7章。“他們用石頭砸斯蒂芬的時候,斯蒂芬向主呼求,求你接受我的靈魂!”

②《青像》“他那奇怪的名字似乎是給他一個預言···預示他生來註定要走向的歸宿。”主人公的姓氏代達羅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建築家代達羅斯,和其兒子逃離迷宮時兒子伊卡洛斯的翅膀被點燃,跌落水中。

③《尤》第七章“達德利夫人為了瞧瞧被去年那場旋風掛倒了的樹”。年都柏林遭遇有史以來最大颱風。另,一八三九年愛爾蘭遭遇大風,“大風年”一次流行開來。葉芝的《在七座樹林中》就寫“大風年七月十六日,一九零三”。伊塔卡是奧德修斯的故鄉。蘆葦海是紅海的直譯。聖經中摩西引導猶太人穿越紅海正是藉助風。

④《尤》第二章“名副其實地敢抓公牛角”。抓住公牛角為英國諺語,意為處理棘手之事。堅牡為男性成熟之標誌耳。成熟亦抓公牛角耳。另,聖經中曾把摩西的“發光”當成“長犄角”,故而摩西雕像多有犄角。

⑤《青像》“爱尔兰是一个吃掉自己猪崽的老母猪”。

⑥《尤》第一章“食尸鬼!啖尸肉者!”斯蒂芬母親信教,死前請求其為之祈禱,他拒絕了。并因此被詬病,在《尤》中,他仿佛看見母親變成食尸鬼啃食他。這也是喬伊斯實際經歷。另,在日本神話中,伊邪那美因為生育火神而被燒死,伊邪那岐在黃泉國尋找她時點亮火把,發現她渾身是蛆,遂逃走。

⑦《尤》第六章“骨骼咯咯響,顛簸石路上。不過是個窮人,沒人肯認領。”這四句為英國詩人托馬斯·諾埃爾的《為窮人駕靈車》的句子。同時愛爾蘭民間直到十九世紀都有為了防止自殺者的精魂返世而給尸體的心臟釘上木樁的傳統。

⑧《尤》第七章“她那粗斜紋布圍巾下面,閃爍著一張蒼白的臉”。按,斯蒂芬在少年時期的處男獻給了夜晚偶遇的妓女,這是他的回憶,也是喬伊斯的實際經歷。同時第六章中引用了輕歌劇《藝伎》中的曲子,詞有“亞洲的珍寶/日本的藝伎”。《青像》中斯蒂芬畢業前夕在海邊漫步,看見了少女“她那大腿,圓潤可愛,像象牙一樣潔白。”“她看上去像魔術幻變成的一隻奇異而美麗的海鳥”。少女和鳥成為了其自由的象征。

⑨《尤》第一章“也朝那個聽她懺悔,赦免她的罪愆,並且除了婦女那不潔淨的腰部外,為她渾身塗油以便送她進墳墓的嗓門”。天主教徒臨終前,神父在其身上涂香油,以減輕痛苦,成為“終傅禮”據《舊約·利未記》記載,婦女分娩或經期后陰部不潔,故不能在此塗油。聶魯達有“陰部的玫瑰”一語。

⑩《尤》十四章“憑著女神帕圖拉和珀滕達,讓我們乾杯”。帕圖拉和珀滕達為羅馬女神,前者司生育,後者司喪貞操。“讓我們乾杯”出自賀拉斯的《頌歌》。此處以乾杯喻性事耳。

?《尤》第一章“媽是猶太人,爹是隻鳥兒”。按,《路加福音》中,正是聖靈降臨在猶太女瑪利亞身上而誕生耶穌。聖靈通常以鴿子形象出現,即“鳥兒”。夜鶯典指奧維德《變形記》中國王忒瑞修斯強姦妻妹菲羅墨拉后,妻子憤怒殺死了自己的兒子,而國王將兩姐妹一起殺死,妻子普洛克涅遂變為夜鶯,實為悲劇。然而維多利亞時代多以夜鶯為通姦的信號,時代之喪漫可見。青鳥,中國情事之信使耳。

?《尤》第十七章“他們恐怕也和地球上的人類一樣,會不肯捨棄那一成不變、無法分割的屬性,也就是對空虛,對空虛的空虛,一切都是空虛的執著”。自由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空虛的執著耳。此處亦有呼應⑥中的日本神話典。

10悠揚·聽周柏豪《小白》,以喬伊斯的詩為例——喜劇是不可延續的狂歡。“我未似從前幼稚,我在找天生意義”

小絃動千盞,音樂回晴煖。鄒律衍羣星,月光新放緩。書魚際亱死,歌詠聲已斷。白鴿瑪利亞,胸脯溫靈蛋。寒風朝復暮,冬眠猶未短。海水哭兵戈,謬誕如聖誕。喪鐘驚瑤鯨,夏日忽爾滿。逝者躔逡時,存者風月館。掃跡焉情留,劇院詩集散。標點分肢體,引文疊纍卵流年終於阻,荒原然後旱。我有我生活,孤勇與慵懶。

“要令我愛人微笑著,要令朋友痛快一場”

註:

①以上至“誕”韻六韻皆借喬伊斯《室內樂》結構。室內樂第一“土裏和空中的琴絃/奏出美妙樂音”小絃同時可月亮和樂器之絃。第一韻對應其一二三節,借音樂抒發對愛的渴望的序章。相當於起興。

②室內樂第四“當那羞澀的星像处女般/憂鬱地出現在天上的時刻”

③室內樂第五“我離開我的書/離開房間/我聽見你歌唱/透過夜暗”。以上二韻對應其四到十三節,追求想象中的戀人。

④室內樂第十四“我的鴿子/我的美人……鴿子的白脯子/我的胸將是你的床榻”第十四節為中心詩。鴿子被當作是聖靈的標誌,聖母瑪利亞因遇鴿子而生耶穌。

⑤室內樂第三十四“睡吧,因為寒冬”。十五到三十四情緒逐漸低落,三十四實際上是全詩的終結。

⑥室內樂第三十五“整日我聽見海水的喧鬧/哀哀悲泣”。第三十六“我聽見一隻軍隊在這土地上衝鋒/戰馬躍水聲如雷鳴,水花滿膝”。第三十五三十六原本是喬伊斯的構思中的第二部分灵魂之旅的開頭,但他沒有再寫下去。耶穌的實際降生日並非聖誕節那天,仍無定論,某種說法認為在夏天。

⑦喬伊斯《夜景》“悠長而洪亮/一聲星的喪鐘高鳴……從膜拜的芸芸眾生/漂嚮空虛”。鍾鎚為鯨魚形,乃稱瑤鯨。夜景為喬伊斯為其意大利“情人”所寫。

⑧喬伊斯《她在拉洪哭泣》“我們的心,愛呵,也將長眠,黑暗而冰冷”。他幻想他自己的妻子對於死去的情人和活著的丈夫(即喬伊斯)的想法。日運爲躔,月運爲逡。

⑨以下三韻分別對應喬伊斯揶揄葉芝、龐德、艾略特的詩。此三人對其均有提攜之恩或欣賞之實。喬伊斯《宗教法庭》“其中有他,忙於遷就緩和/他那些輕浮貴婦的輕薄/而當他抱著金綉的凱爾特飾穗……”諷刺葉芝創建的劇院和邊緣鍍金的詩集。葉芝原為喬伊斯偶像,但據說喬伊斯見到他後輕蔑地評價“他太老了”。

⑩喬伊斯《是否非常必要》一詩模仿龐德《詩章》的句法用典引文的習慣對其戲仿。而龐德是最早鼓勵他連載《青像》的人。

?喬伊斯《魯昂是最多雨的地方,雨水滲透著》一詩故意模仿艾略特《荒原》,而艾略特是最先意識到其《尤利西斯》的神話結構的價值的人。他在《荒原》中採用了這種模式。

?喬伊斯《火車站街》“啊,邪惡之星!痛苦之星/心情歡快的青年不再來臨/老年心靈的智慧尚未來到/不懂我走過時嘲笑我的路標”。私以為,喬伊斯的一個優點正是在於他擁有與生俱來的喜劇氣質和戲謔特點,使得他往往是以中國人一樣的喜劇的狂歡而非西方人的悲劇的壯觀來寫作。

11崩裂·聽藍奕邦《六月》,以喬伊斯《青年藝術家畫像》為例——悲劇的身份政治。

“當中喜與怒樂於哀未到我揀”

鷦鷯本一枝,杜鵑忽異穴。痾瘵真如矢,淤穢積碧血。奇貨教皇鼻,愛之復強啜。生慾象牙塔,恨之中心熱。女郎誰貯矣,黃金屋飛雪。聖餐開理智,墮落猶激烈。靉靆汝碎爾,鞭笞出自決。黑堡十四年,憂鬱而告訣。龍顏不必謁,恩澤俱徑絕。極望啟明星,禁果知聰哲。我吻我指尖,變水為蟻屑。順從與侍奉,洿沬勝尿憋。

“我對天高聲一再呼喊,從無回復一下”

①《青像》第一章“他是小杜鵑。”杜鵑將蛋下在其他鳥的巢穴裏,故而小杜鵑處於一種異類的環境,這是斯蒂芬自我指代。

②《青像》第一章“韦尔斯把他扔進廁所的小便池裏。”喬伊斯在讀書期間如斯蒂芬一樣被同學推進過糞池中。

③《青像》第一章“買那隻吧,先生。那是好貨呀!”是斯蒂芬父親買火雞時店主的誇讚。“在火雞身上有一塊很鮮美的部分,我們稱它為教皇鼻。”教皇鼻指的是火雞的臀部。愛之復強啜指斯蒂芬曾信教而最終叛逆吞噬他的宗教信仰。

④《青像》第一章“艾琳的一雙手又长又白……那就是象牙塔的含意。”象牙塔原來是在聖經中指代頸部和雙腿,後來被指代為一種理想之地。此處指斯蒂芬對美和肉體的雙重沉淪使之在“痛苦”中覺醒。

⑤《青像》第一章“她的金髮在腦後隨風飄拂起來,猶如陽光下的金子。象牙塔。黃金屋。”此處惡趣味把飛雪理解成頭皮屑。

⑥《青像》第一章引用拿破崙的原話“先生們,我一生最幸福的日子是我第一次領受聖餐的那一天。”聖餐原本在七歲“理智的年紀”領受第一次。但拿破崙是背棄宗教的罪人,故而有讽刺意味。

⑦《青像》第一章“無所事事的小懶蟲……打碎了眼鏡片!老一套學生騙術!伸出手心來!”斯蒂芬的眼鏡打碎了卻被冤枉而受到鞭笞。他對此相當耿耿於懷。

⑧《青像》第二章“夜晚,他獨自一人待著,他耽讀一本破破爛爛的《基督山伯爵》譯本。”在基督山伯爵中,被關押在伊夫堡十四年的主人公唐泰斯回去後面對已經嫁为人妇的美茜蒂絲“作了一個憂鬱的、傲慢的婉拒的手勢,說:夫人,我從不吃麝香葡萄。”復仇者形象可以從收到委屈的斯蒂芬身上展開來。

⑨《青像》第二章“這位同學在作文中寫了异端邪说。”斯蒂芬在作文中寫创世主和靈魂永遠不可能走近。按照天主教的觀點,每一個靈魂都能獲得和創世主交流的恩澤。而根據斯蒂芬的作文,所有沒有走近創世主的靈魂是主動拒絕了這一恩澤。

⑩《青像》第三章“亞當和夏娃……他們是由上帝創造的以替補由於路濟弗爾和他的反叛的侍從們的墮落而在天際留下的空缺。”路濟弗爾在基督教時期被認為是墮落前的撒旦,而路濟弗爾原本在古羅馬神話中是啟明星,是黎明的先驅,諷刺的是,亞當和夏娃正是在撒旦的誘惑下吞吃了禁果。這也是一種墮落的啟明罷。

?《青像》第五章“諸位早安,斯蒂芬說,微微一笑,親吻了他的手指尖作為告別。”斯蒂芬此時作為藝術宗師親吻代表耶穌的聖壇,但他自己已經變成了耶穌(象徵意義上),他便親吻自己。而變水為酒是約翰福音中記載的耶穌的第一個神跡。

?《青像》第四章“他從沒有叛逆過一次,也從不允許胡作非為的夥伴將他從默默順從的習慣中誘惑開去。”順從被認為是耶穌的信徒的最大德行。《青像》第五章,斯蒂芬和克蘭利的對話,他說“我不想伺候上帝。”洿沬,淚流滿面爾。而《尤利西斯》中開過玩笑說把耶穌變水而成的酒再變成尿。此處指人的情感比之神跡對於斯蒂芬要重要的多。斯蒂芬是反叛天主教的耶穌。

第四隻短歌·假面的告解

第四隻短歌取自三島由紀夫的《假面自白》,所謂《假面自白》,更應稱之為自白之假面。這種自白並非《沉淪》性質的或傳統的私小說體例。而是更加含混,卻更加精純的自白。他剖開的假面,並非面頰上的面具,而是那面頰,直入血管、神經和精神之中。這自白是虛構的,或者說,即使是真實的,它也達成了虛構或值得被虛構的目的。因而這隻短歌中的作家,不是現代派,而是浪漫主義的諸位詩人。它的寫法也與歌篇所鐘愛的用(西)典大不一樣。更多的是描寫、抒情(少量例外),可以算作是歌篇中的情歌集。第四隻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寫法是稍顯古典的、傳統的(但並非理性上的古典與傳統,而是直覺上的),它的主題是一地雞毛和滿床書,對應的寫法就是減少領字的重要性(不是不用,而是消弭領字對詞的影響)、羅列意象——對應一地雞毛。視角是雙向的——從彼方著手,寫女方之後再用幾句話簡單回溯自身——對應閱讀的互文互動。

然而這種回溯、這種浪漫體驗、這種我的“自白”的真實性,則非我需要在意的了。

12霓裳中序第一·WilliamBlake與張國榮《童年時》

——此生從心所欲乃是虛構,/此生乃是由矛盾所造就。

燈青更翦冷。縞夜摧光惆悵永。稊柳最垂幽徑。怪懶約疏叢,祇迴花影。酒痕薄倖。弄水掬香淚猶凝。人依黯,少年絲竹,庾鬢炤清耿。

寧肯。緇衣難整。倚張緒愁欄春病。東風棖觸鸞鏡。倦笛誰思,曼衍孤詠。便深杯渴病。爛錦碎鱗殊不醒。歸來共,糖餳一晌,向軟碧青荇。

——我將永遠地愛著他們,/但你是我的一切所寓。

13採明珠.SamuelTaylorColeridge與張國榮《潔身自愛》

——心中沖溢著一個思想:/我很渺小,仍會被垂憐。

側珥璫、響在荒梣,緣飾重陰畫月。墮靨蘸瑠璃,玉廓釘緗錜,藻露迴霜屧。對榉架、水抹煙圍,憊寫鶴真,漫想兔園,裵回半剗蘿襪。

成病涉,銜蕉葉。背嚮掖愁纈。簷滴疊。景踅壁階,怯蛩淹忽。風嚼殘燈斡。滯餘懷、倦囿人間,正化杜鵑碧野。(茶黃香滿,幻祈憐屑)。

——她端坐在下面花園的涼亭,/隨便地穿著她少女的白衣。

14孤鸞.ThomasHardy與張國榮《最冷一天》

——但願能一死了之;/但願我的記憶成為一片空白,/我的一切遺物都銷毀腐壞,/我做的事都不再存在,/不留下我的任何痕跡。

玉煙微璺,啐斷甃遺壺,唾痕愁損。亂點蛾灰,脫落白魚蒼蜃。螢蹤若渟暗磧,浣崖棱、水雲沙陣。人倚昏車晚市,負一隅深吻。

卻茂陵、蘸甲對枯疢。想別館文君,琴縈眉寸。未拍涼台木,正鷦鷯睡穩。不堪佚生恨死,但從來、愧辜相認。又怕丁寧謾與,迴憶如痂吮。

——有無比的關愛/及孩子般的歡快/相伴她一生一世。

第五隻短歌·鏡子的故鄉

同樣取自三島的書名《鏡子之家》。此書可謂是《豐饒之海》四部曲的原作。主題則是透過“鏡子”這女人(這人生的邪教)來展示四名青年被偽飾的經歷。同樣傾向於“自白”,但倘若說第四隻短歌還可以篤定是自我的自白,這一隻則成了他人的轉述,因而相比第四隻短歌,這一隻減少細緻意象的描繪,寫照自身,抒以遐想。代以典故和營造氛圍——用酒的粗獷和香煙的氣息朦朧。意在通過典故和遐想(以及周邦彥式的改寫)回照自身。

至於這種講述隱藏的東西,那也並非我這個敘述者能揭露的罷。

15露華·WilliamWordsworth與張國榮《春夏秋冬》

——親愛的妹妹,讓我從你的形影裡/重尋我往日的音容笑貌!這是我/誠摯的祈求,我也誠摯地相信:自然決不會虧負愛她的心靈。

雨溜碧冷,算吹香幾度,半捲殘蕓。湘靈瑟老,弄箏淚掩醺醺。近晚楝花無訊,對梔子、祇是思君。春事改,研塵搗麝,澹落芳尊。

瀾漪暗奩鱗月,未繫穩歸艎,難艤離魂。還垂紺鬒,微吟動落簷塵。素手畫空誰執,拭徽容、重看燈昏。愁夢裡,萍蹤到處鹿痕。

——她給我一雙耳朵,一雙眼,/銳敏的憂懼,瑣細的掛牽,/一顆心——甜蜜淚水的泉源,/思想,歡樂,還有愛。

16高陽台·GeorgeGordonNoelByron與張國榮《身邊有人》

——Bythoselidswhosejittyfringe/Kissthysoftcheeks’bloomingtinge;/Bythosewildeyesliketheroe,/Ζωημον,σα?αγαπω.

銷骨承杯,墜歡拾葉,紅扶燈側來尋。玉筍初張,微夗斷續鳴琴。煙霞沈戶霓鶯囀,對霜檠、髪綵斜簪。照纖痕,衹是愁城,無奈更深。

稍移畫檻流光淺,但餘酲消未,漫擲如今。躑躅江圻,怨娥曼費沈吟。石鏡未許愁鸞老,向今生、夢濕青襟。怕行雲,殢淚空懷,人在波心。

——ForwellIknow,thatsuchhadbeen/Thygentlecareforhim,whonow/Unmourn’dshallquitthismortalscene/Wherenoneregardedhim,butthou.

17丁香結·PercyByssheShelley與張國榮《玻璃之情》

——AsImustonthine,/Oh,belovedasthouart!

梁苑煙霜,謝池苔草,蘭成漸看搖落。捲畫簾寥寞。扮鬢影、驟謝梨雲蕭索。短碕蘆葦岸,連沈絮、向誰泥著。愁螢俱老,野馬倚就,鸞飄鳳泊。

城郭。對酒熱冰痕,蝴蝶夢中先覺。北海樽空,西州路窄,典刑如昨。桃樹當日異骨,略與劉郎託。卻犀燃齒冷,炤涉人間哭鱷。

——Suchharmoniousmadness/Frommylipswouldflow/Theworldshouldlistenthen—asIamlisteningnow.

第六隻短歌·布爾什維克的衰弱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兩隻短歌雖然側重不同,但都偏向於情事的性質。只是一個是自我的自述,一個是他人的轉述。而本隻短歌取的是電影的名字,這電影講的是一個近似《洛麗塔》但又絕非的故事。總的來說,《洛》是“我”對他人的評價,而《布》則是通過這評價對現狀或“我”的重構。因而這一整隻相比之前的兩隻,都顯得支離破碎、散亂許多,因為主人公是虛弱的、有自知之明的、年邁的、愛而不得的、痛苦且壓抑的。因而原本震顫靈魂的語言都變成了囈語般的存在。這一整組幾乎都是(想象)景色和(現實)心境的博弈。是情歌敘事模式中最乏味但也最不可或缺的斷裂部分。

同時本隻短歌由四個二字詞牌構成。聯繫三島不難想到《豐饒之海》四部了,具體怎麼聯繫,便也不再多說。

18索酒·JohnKeats與張國榮《紅蝴蝶》

——Thelast,whomIlovemore,themoreofblame/Isheapeduponher,maidenmostunmeek,—/IknewtobemydemonPoesy.

若洗酒痕塵漬,聽風香冷,看星雲濕。蜃車鮮花欲起,蜜蜂胡蝶,空夢無識。又卜東風,命園中天壤竟誰隔。偎寒水仙愁溺,抱刺玫瑰心息。

彈棋惆悵玉蠶銷,者抵死執持,少年貪癔。謾引商刻羽,卻認取、雙笑雙顰身側。鬢度秋霜,對人間、從來為春色。紺珠自是分明,怎生忘得。

——Still,stilltohearhertender-takenbreath,/Andsoliveever—orelseswoontodeath.

19花犯·HeinrichHeine與張國榮《沒有煙總有花》

——我悲哀地仰望高空,/千萬顆星星向我眨眼——/但是我自己的星星/沒有地方能夠看見。

壓垂虹、冰壺貯暖,新鳧白蟾浴。若飛霜鵠,半杏色栴氛,縈繞梁屋。玉痕痩損銀瓶哭。藍橋隨水宿。墮醉纈、簷花爝火,階閑重護足。

他時風絮乞羅池,後堂欲喚起,誰人思蜀。望斷處,登臨地,對君孤獨。能除我、莽然大塊,但是妳、終於成餽馥。夢斷續、殘華餘燼,醒來如想祝。

——她怎麼回你,我永遠不知道,/因為我的夢突然醒了——還是/一個病人,仍如多年來一樣地/躺在病榻上,希望已全然失去。

20步月·Pet?fiSándor與張國榮《路过蜻蜓》

——假如···假如我失卻生命,/我不願獲得祝福。

淺罨霞扉,倦題霜紙。小窗雨漲煙水。褪愁睡穩,素腕消紅淚。遣通夜、病酒未辭,吹餘灺、勸君安寐。臨風處、攲帽墊巾,枕扶殘醉。

楊朱遺憾事。南北動哀吟,聽徹憔悴。倚樓夢在,結秋蘭湘珮。縱何遜、能賦梅華,早飄落、少游都矣。支磯石,花卜故人醒未。

——我願仰望一顆美麗的星,/它會填補你朦朧的形象。

21催雪·Лермонтов與張國榮《夢到內河》

——年光去而復來,它帶來/依然如故的金黃色的幻夢/我望見一座待人歸的孤墓,/我為何遲遲不告別人生。

將死天鵝,倂宿地衣,正在西風契闊。記耳廓珍珠,已為剝奪。把百合、翻成丁香結。骨寒血冷,新晴舊夢,等余剖割。

齋祓。者信物。握脈搏餘溫,漫懷癡拙。謾預兆、藏先驗於超脫。或有殷勤賦予,話促膝連床如虛說。眼淚也、畢竟無痕,若抑鬱要生活。

——如冷落的殿堂總還是廟/推倒了的聖像依然是神。

插曲·魔羣的通過

《魔羣的通過》同樣是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中文小說則收錄了其少年至青年時代時代的諸種習作。而這隻插曲的中間四節都是由三島由紀夫(他被視為富有古典意味的日本現代作家)的書引來,再度呼應了前面三首短歌。這一隻插曲是上面的情歌留下的餘韻。(獨自一人後)的主人公在旅途過程中各種概念性的想法被變成具體的場景呈現。沒有情歌中那些顯得悲哀的自剖與告白,只有一種情結,以及情結所構成的所有意象。

22澡蘭香.聽DearJane《慣》讀三島由紀夫《假面自白》

——我在客觀上是幸福的,誰也無可非議。那麼,我也應該有權藐視幸福。

芸箋殢露,鷺羽摶雲,去霧欲開迭巘。船邊系馬,驛下尋梅,若賦謝池梁苑。夢依稀、都在尊前,傾杯曾澆雪淺。烟樹上、春心半死,空啼秋晚。

慣得周郎舊曲,斷魄遺弦,水沈苔淺。簾斜細雨,檻倚微風,間敲玉壺將滿。但隨侯、魚唾鮫痕,持照分明淚眼。正夜永,對影披衣,銷燈傳盞。

——精緻的沉默,凌駕於一切之上。

23玉漏遲.聽李悅君《夢伴》讀三島由紀夫《潮騷》

——我知道那艘船的去向。船上的生活和它的艱辛,我都了解。

碎黃棲亂碧,秋聲漸洗,雲根烟杪。遲道輕車,依約江花山鳥。嵐氣紛翻水色,細逐天風何曾到。尋路杳,棧橋削壁,回峰多少。

難解謝客幽思,漫病倚危欄,倦憑清曉。賦雪情多,賦月已成懷抱。心事當年折屐,便淚落、塵哀箏老。棋局渺。客兒甚時重掃。

——於是,身穿一件白色圓領襯衫的光腳年親人英姿颯爽地浮現在暴風雨的黑暗中。

24夏日燕黌堂.聽譚詠麟《霧之戀》重讀三島由紀夫《仲夏之死》(《春子》、《翅膀》兩篇)。

——我想到自己才十九歲,一種自甘墮落的喜悅充滿胸間。

小池苔。徑螢河照水,燭影分槐。叢灌轉火,洗萬點寒階。飛香蜀雨庭燎冷,對靈蕪、細數塵埃。早登樓夢罷,憑欄屹立,赤骨高臺。

羅帳舊瑤釵。攪尊中抶日,梁上棲崖。衣泫鬢濕,卷簷緒簾懷。君平不忘支機石,向明蟾、愁泛蘆簰。鎮朔風易蔔,生而幽壙,死在空街。

——翅膀是不適於在地上行走的。

25飛雪滿羣山.聽《雪的道別》讀《春雪》

——這瞬間那刹那都是那麼晴朗,我們是沒有任何後悔的啊。

夜引墟花,雲稠帷樹,碎星浮月流蘋。蜃寒霜氣,貘吞幻尾,軌縫觸破轔轔。夢其軒凉後,向回枕、殘消鬱陻。杜衡容臭,辛夷轉塢,燈外駸騏驎。

灰燼事、屏山縈畫徑,壓鬢釵烟白,愁結虛雰。驚窗過翳,摶溫餘被,湃茶半醒微醺。漫猜青蚨約,黯凝坐、重占斷魂。依前閑擲,蒼蘿絳蘚生屐痕。

——剛才我做夢了。還會再見面的。一定還會再見面的。在瀑布下······

變調·微暗的火

變調的名字是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微暗的火是一部典型的遊戲性質的百寶盒小說,但它的寫法又是足夠學術的。這正是我對文學自身的態度。變調出現在此,代表“自白”後的主人公發生轉向,即從浪漫的開始向現代的、學術的、解構的轉變。

26惜紅衣.PaulValery與Icarus。成都第三日,昨往拜諸葛武侯、杜工部,今入江安賦寄李君。

——美的天,真的天呵,注視變化無常的我吧!/我曾多麼傲岸,我曾多麼狂誕,/但那時我多麼精力充沛,/而今我徙倚這片寂寥長天。

亂蕊分青,片蔭咽白,盡無行跡。綴碧牽雲,西陵舊松柏。苔深曲黯,卜花人、秦時遺客。誰惜。蘸甲侵星,新鄰揚雄宅。

因人作柳,困我成蹊,霜蟾炤顏色。披襟風快斷翼,日之國。飄落一時香徑,隻羽重來身側。夢已垂垂矣,猶樹為君消得。

——風起了!······必須去走人生之路!/浩浩長風開合著我的書頁。

終曲·龐德?或者班婕妤的扇子

終曲的龐德或班婕妤的扇子,指代的是龐德翻譯過的一首班婕妤的《怨歌行》(團扇詩)“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而扇子同樣是被(浪漫派和現代派)承前啟後的象征主義詩人瓦萊麗和馬拉美都使用過的意象。這首二色蓮在這裡,旨在發揮扇子作為意象,對古代——近代——現代的承接作用。是所有“歌篇”的主旨,亦是上面的情歌到此的歷史性變化。而自它以後的變化,便是第一二三隻短歌了,故此也完成了一次結構的循環。

這便也是順應天之道吧。

27二色蓮.歌篇.往成都路上聽《蔓珠沙華》讀瓦萊里《題扇》、馬拉美《()扇子》愴然作

——振動翅膀吧,輕輕地,/這信使,這一把扇子/如果是它,正是它讓/你身後一面鏡子通亮。

俛仰日翳,徂暨水則,崖仞冰渚。穢沈葦暗,黏碧凍黃煙暮。虺尾偷銜貍首,欲浣盡、殘烏遺兔。微度河枯香冷,餘花半開墟墅。

閒裁萬千縷,亂撤華蓮炬。薰麝吹漢浦。夢憑羽翼,風入木舟飛睹。月鷺繽翻海色,浪正舉、橫波行露。雲易散,瀾輕汎,斜陽如雨。

——時而發作一陣任性,時而又翩翩弄情,/寬寬扇子既是朋友又是靈魂,/將綿綿悄語付與一陣清風,/清風又將其歸於浩浩的寧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s/7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