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中医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白花蛇功效
白花蛇又叫五步蛇是毒性较大的蝮蛇科动物,因为其蛇毒中含有丰富的物质,对于身体营养的补充以及调理具有很好的作用。
白花蛇的营养价值
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含13%糖),分子量约为。
蛇毒中的α环蛇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已分离提纯;分子量约;是7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有5个双硫键。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5-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白花蛇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搐搦,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
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
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
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
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髭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
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白花蛇的做法
白花蛇祛湿酒
主料:白花蛇克,江米酒克
辅料:羌活克,当归克,天麻克,秦艽克,五加皮克,防风50克
做法:
1.将白花蛇去头,以酒洗,润透,去皮,去骨刺,取肉克。
2.将以上各药锉碎,以生绢袋盛之,入酒坛内,悬起安置,入糯米酒醅五壶浸袋,箬叶密封安坛于大锅内,水煮一次,取起,埋阴地七天后取出。
3.每日饮一二杯,将渣晒干碾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日服50丸,用煮酒吞下。
白花蛇的食用方法
内服:3―10克,煎服;研末吞服0.5―1克。金钱白花蛇每服一条,煎服;研末吞服0.1―1克,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白花蛇的食用禁忌
1、孕妇忌服。
2、按量服用,切勿过量,以防中毒。服用过程中,如有口干、胃热、心烦等感觉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对个别特异体质患者,如发现中毒现象,可按马钱子中毒解救。轻者亦可服绿豆汤、甘草水或凉开水解之。
3、高血压、心脏病、肾炎或阴虚火旺及热痹患者应遵医嘱。
白花蛇的附方
1.安脑丸方(《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金钱白花蛇6条,全蝎9克,白附子4.5克,生川乌6克,天麻9克,明雄60克,薄荷、梅片各9克,独活15克,麻黄60克,犀黄4.5克,麝香3克。上药用陈酒熬膏,制丸如绿豆大(如无金钱白花蛇,可以真祁蛇代之,用量约需18克)。一般小儿服3粒(化服),病重者可酌增。治脑脊髓膜炎。
2.白花蛇丸(《疡医大全》):本品(去皮骨,酒浸炒)1条,川芎、天麻、羌活、炒白附子、当归、蔓荆子、独活、威灵仙、蝉蜕、赤芍药、雷丸、苍耳子、枳壳、萆薜、雄黄、石菖蒲、甘草、大风子、防风、何首乌、乌药、白僵蚕、牛膝、苦参、皂角各等分。为末,酒煮米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送下。治大麻风。
3.白花蛇丸(《证治准绳》):本品(酒浸)9克,苦参60克,麦门冬45克,黄芩、防风、白鲜皮、炙甘草、炒枳壳、柏子仁、赤芍药、大黄、卷耳子、羌活、黄芪、白蒺藤各30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薄荷,酒送下。治风癣疮,皮肤瘙痒,日久不愈。
4.白花蛇散(《圣济总录》):本品(酒炙)60克,麻黄、天麻、何首鸟、制南星、制白附子、肉桂、萆藓、自鲜皮、羌活、蔓荆子、炒僵蚕、防风、犀角各15克,食前温酒调下。治紫癜风。
5.龙蛇消瘤丸(《湖北医学院第二附院方》):海龙1条,本品2条,黄精6克,蜂房9克,水蛭6克,虻虫6克,全蝎9克,人指甲6克,乳香、没药各6克,川楝子6克,龙胆草15克。共为细末,银花煎水为丸,雄黄30克为衣。每次l丸,每日2次。治胃癌。
6.治淋巴肉瘤、淋巴腺癌(《三因方?白花蛇散》):本品酒浸取肉60克,焙;生犀角45克,镑研;黑牵牛15克半生半炒,青皮15克。为末混合,每服6克,每天1次,糯米调饮下,清晨服。
7.中耳癌(《肿瘤诊断与防治》):本品或草花蛇蛇衣9克,小蜘蛛3克,梅片0.3克。将前2味煅存性,研为细末,再与梅片混合,研细,将药粉吹入耳内,每日1剂。
白花蛇的功效虽然很多,但是在生活中大家选择或者食用的时候一定也要注意,白花蛇中含有很多的寄生虫,在食用上一定要高温加热才能清除。除此之外,在泡酒前一定要将白花蛇头中的蛇毒清除干净,这样才能保证食物食用的安全性。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中医研究,喜欢各种中草药搭配,就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了中医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乐趣,欢迎各位中医爱好者加我互相交流学习。
中医讲阴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一物降一物,没有一种物质是单独存在的、没有制约的!维持整个宇宙的平衡运转,各个维次空间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非常严密的制衡系统!所以每种疾病,也必然会有一种降服它的方法,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找到而已。
中医文化即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