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藏玺老师谈管理管理循环之管理思想

管理是一种思想,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需要遵循原则;管理又是一种方法,管理需要技巧;管理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究竟什么是管理?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而管理者又该如何实施管理,以达到组织目标?关于这些话题,从有了人类文明,就有人在探索,但时至今日,能够把管理说得清楚,讲得明白的人恐怕也不多。

管理思想是实施管理的指引;管理理论是基础,是开展管理实践活动的源泉;管理原则是开展管理实践活动的基准;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则要求管理者恰如其分的利用管理工具解决问题;而管理艺术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犹如武林高手过招,无需见招拆招,要做到随心所欲、顺势而为。

无论谁要实施管理,或者对谁实施管理,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关于人性的假设、等级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竞争观、利益观、财富观、世界观、人才观、时间观等价值观层面的东西,而要想清楚这些东西,我们认为必须从思想的层面进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曾经诞生了无数伟大的思想家和思想体系,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杂家等诸子百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管理智慧;同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些伟大思想家也都是我们的思想导师,学习和理解他们的思想,对于我们认知伦理思想、治国思想、人性、哲学思想等有极大的帮助;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犹太教的先知们也都是人类文明的先哲,他们对于“何为人、何为人性的本质、何为善恶、何为幸福、何为永恒”等一系列问题的真知灼见,成为留给后世之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了当今企业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来源;同时,古代君主的治国思想,也会帮助我们看清如何才能保证一家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再到基业长青。上面提到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管理者而言,学习并深刻领悟其中的真谛和精髓至关重要!

一、诸子百家核心思想浅析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正言行;以史为鉴,可以振国兴邦!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长河中,曾经诞生了无数伟大的思想家和思想体系。从先秦到春秋、从战国到楚汉,诞生了诸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史称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可以、也应该学会并借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应该借鉴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还应该借鉴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

1.道家核心思想浅析

道家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是中国春秋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道家代表著作:《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核心价值主张:

(1)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老子主张“无为”,“无为”是“道”之常,是“道”作为宇宙最高法则的基本规定。因此,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见《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3)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事物正是在矛盾中不断向前发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见《道德经》第二章)

(4)老子还提出,要想达到某种目的和结果,首先要从它的对立面做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见《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2.儒家核心思想浅析

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代表著作:《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核心价值主张:

(1)主张“仁”、“义”、“礼”、“智”、“信”。

(2)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情操。

(3)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恢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的和谐局面。

(4)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5)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6)对人性的假设: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说,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是因为人天生就有良知,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本性。因为“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见《孟子·公孙丑上》)

而与孟子恰恰相反,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见《荀子·性恶》)。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

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对于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荀子以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见《荀子·性恶》),都是天生性恶,后天贤愚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

3.墨家核心思想浅析

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见《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代表著作:《墨子》。

墨家核心价值主张:

(1)墨子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2)墨家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见《墨子·经说下》)。

(3)墨家主张尚贤、尚同,墨子认为应该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同时“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已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指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见《墨子·尚同上》)。

(4)墨家提倡节用、节葬,墨子认为,厚葬“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见《墨子·节葬》),同时他还认为,“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见《墨子·节葬》)。

4.法家核心思想浅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又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李悝、慎到、申不害等。

法家代表著作:《韩非子》、《商君书》等。

法家核心价值主张:

(1)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提倡“法治”,法家认为,“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见《韩非子·心度》),同时道家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2)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另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见《韩非子·定法》)。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铁岭如山,这是“势”。

5.兵家核心思想浅析

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兵家的管理思想是中国历代军事家对战争决策、指挥、运筹帷幄等规律的理性分析和客观总结。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吴起、公孙鞅等。

兵家代表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

兵家核心价值主张:

(1)在战场上,兵家讲究运筹帷幄,兵家认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见《孙子兵法·谋攻篇》)

(2)兵家也主张“因变制胜”,他们认为战场上的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积极应对,迅速反应。

二、古希腊“三贤”核心思想浅析

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古希腊三贤”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教育、治国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苏格拉底的核心主张

(1)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

(2)灵魂与物质: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与物质是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3)关于真理:苏格拉底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不变的。

(4)关于教育: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治国人才。对人才的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最后,他还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5)关于伦理: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6)关于治国:苏格拉底倡导专家治国。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2.柏拉图的核心主张

(1)政治思想: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2)教育思想: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3.亚里士多德的核心主张

(1)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2)分权学说: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因为城邦不仅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产物,因此他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正义和交换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分权学说。

三、宗教核心思想浅析

世界3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性的假设、从善入流、慈悲为怀等一系列关于人性的研究理论,因为在费尔巴哈曾经说过:慈悲是诸神的根本特性。

不论人们信仰那种宗教,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因为“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基本对象”,只不过在东西方人心目中对神的定义不同罢了。“人们的愿望是怎样的,他们的神便是怎样的。希腊人有着有限制的神——就是说:他们有着有限制的愿望。希腊人并不愿意永生,他们只是不愿意老和死,他们并不愿意绝对不死,他们只愿意现在还不死——不快意的事临到人身上总是太迟些,只愿意不要在盛年死,不要暴死,不要痛苦的死;他们不希望享天福,他们只希望享幸福,只希望无牵累的、轻松的生活。”而基督教徒更加愿意相信“他们有着无限制的、超越的、超世间的、超自然的、超人类本质的、亦即绝对幻想的愿望。……他们的愿望是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自然的一切限制、一切必然性都告消除,一切愿望都得到满足,在这个天堂里,没有愿望、没有烦恼、没有创伤、没有斗争、没有情欲、没有扰乱、没有日和夜、光明与黑暗、逸乐与痛苦的轮转。”

但不论如何,宗教都是在告诉人们,神是慈悲的,大家都生活在神的佑护之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善如流。

四、战争思想浅析

有人说,人类发展的历史既是一个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从《战争史》中记载的波斯战争、汪达尔战争、哥特战争,到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战争、阿拉伯帝国的西扩、阿拉伯帝国东扩和北扩、英法百年战争、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英荷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战争、意大利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再到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如汉武大帝西征、成吉思汗西征、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据不完全记载,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几千次,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当然,从战争中,让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战略、学会了战术、学会了合纵连横、也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其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用到的很多管理思想和工具都来自于战争思想的启示,譬如:

(1)战略管理。大家都知道,现在每家企业都在谈发展战略,其实战略—词来源于战争,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挥。现在,战略是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规范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在战争中,两军对垒,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既需要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之中,更需要关羽、张飞决胜于千里之外;既需要围魏救赵的谋略,也需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英明决策。

周三多教授根据自己对《孙子兵法》研究,提出了现代企业战略定位的9大原则:慎战原则、利害原则、谋攻原则、先知原则、主动原则、速胜原则、专一原则、奇正原则、良将原则。

《孙子兵法》中有很多关于战略管理的论述,对于我们经营和管理企业都有很多的现实借鉴意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2)竞争与合作。对于战争的理解,很多人只是认为战争就一定要分出胜负,你死我活,但在战争中学会合作有时候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一部《三国演义》可以说将在战争中如何做到合纵连横阐述的淋漓尽致。

经营企业也是这样,我们既要学会与对手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又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学会双赢、多赢,商场如战场,只有一意孤行的竞争是不行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学会合作是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见,不论是诸子百家、古希腊“三贤”、宗教思想、还是战争思想,其实在思想层面的东西都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着千山万水的阻隔,但中国的老子、孔子、墨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的释迦摩尼,以色列犹太教的先知们对于人性的假设、等级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竞争观、利益观、财富观、世界观、人才观、时间观等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人类文明的先哲和精神导师,他们共同思考“何为自然、何为人、何为人的本性、何为善、何为恶、何为幸福、何为永恒”等一系列问题,他们的这些思想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对我们研究如何进行企业管理时,在思想层面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汲取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必不可少的。

信睿咨询首席顾问,资深管理专家,财经类畅销书作家。

十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经验,擅长企业经营系统升级管理、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曾出版包括《年度经营计划制订与管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实务》《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互联网时代业务流程再造》《互联网+:中外电商发展路径图》《互联网+:电商采购?库存?物流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全程辅导(第2版)》《学管理用管理会管理》《管理就是解决问题》《管理成熟度评价理论与方法》《流程优化与再造:实践、实务、实例》《薪酬的真相》《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实例解读》《激励创造双赢:员工满意度管理8讲》《绩效指标词典》《看好自己的文件夹:企业知识管理的精髓》《睁开眼睛摸大象:岗位价值评估六步法》等30本个人专著。

信睿咨询是由国内知名管理专家水藏玺先生、吴平新先生发起,以“持续提升客户经营业绩”为追求目标,始终坚持“以客为尊,以德为先”的经营理念。结合十多年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信睿咨询率先开创性的提出了“SMART-EOS企业经营系统”理论,信睿咨询认为,企业的任何一项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都必须以提升企业市值为准绳。同时,在与客户合作模式方面,信睿咨询提出的“与客户结婚”和“咨询零收费”模式开创了国内咨询行业全新的商业模式。

赞赏

长按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rz/2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