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鼻烟从明朝万历九年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进中国,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中国朝野上下皆嗜鼻烟、被视为当时的时髦,鼻烟壶成了显示身份的东西。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到了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
鼻烟壶是用来装鼻烟的容器,鼻烟壶选材有很多,翡翠,玛瑙,瓷等等。抽鼻烟最早是在西方,烟粉是用盒子装的。鼻烟是把优质的烟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贵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更多采用玉石制作而成,特别是翡翠鼻烟壶。在清朝,翡翠鼻烟壶备受皇室的喜爱,所以导致清朝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黎民百姓,都吸鼻烟、玩鼻烟壶,于是鼻烟壶更是成为当时清朝的百姓吸鼻烟必备之具,即使一些人不好古玩,也会强迫自己吸鼻烟,收藏烟壶,以顺应社会潮流。只是现在吸鼻烟的人几乎没有了,翡翠鼻烟作为一种工艺品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魅力巨大。
清代鼻烟壶依照原料可分为五大类:玻璃、金属(主要是铜胎画搪瓷,数量较少)、玉石、瓷器以及其他原料的鼻烟壶前期,清宫喜用搪瓷、玉石、象牙等原料制造鼻烟壶,并在壶盖等包边装饰上镀金原料,极尽奢华。到了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宝贵资料制造的鼻烟壶明显削减,多为玻璃、瓷成品。鼻烟壶的发展和明清两代帝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喜爱。到了清代乾隆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鼻烟壶就成了当时贵族之间礼尚往来的典型赠礼。
鼻烟壶中以瓷制者最多,从康熙至清末,宫廷都做瓷烟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制。康熙期间,首先烧制的是青花瓷鼻烟壶,用的是珠明料,色彩明快,现存甚少。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官窑鼻烟壶亦胎细釉鲜,其中的浆胎青花鼻烟壶较有创意,且胎体幼薄。乾隆时注重立体感强的珐琅彩鼻烟壶,成就盖过青花。嘉庆的官窑青花鼻烟壶产量不多,以奇釉青花为贵,但比不上当时的雕瓷鼻烟壶出色。
鼻烟壶体型较小,携带利便,而清代皇室制作的一些具有西方风情的鼻烟壶在西方藏家心目中具有很高认可度。鼻烟壶成为与瓷器、青铜器并列的外洋中国文物珍藏三大类型之一。19世纪中后期,鼻烟壶在各大拍场上大放异彩,近年来,内地拍卖公司先设立专场,可是高价成交的多一半出自国际拍卖公司,且许多是来自外洋的藏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月,国际拍卖公司就屡有天价鼻烟壶发生。例如年香港苏富比推出一件清代翡翠鼻烟壶,追捧者众,以万港币成交。
景德镇官窑制,黑书“乾隆年制”篆款的“瓷胎画珐琅葫芦形鼻烟壶”估价为万港元,终拍卖价是估价的4倍多,以.4万港元成交,缔造了瓷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天下纪录。而本场拍卖的高价则为一件宫廷制的“玻璃胎画珐琅开光莲花鼻烟壶”,该作也是一件御制品,不仅以横跨估价4倍的多万港币成交,而且还刷新了玻璃画珐琅鼻烟壶的天下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