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互联网思维是个时髦词。据说这个词最早来自于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之口,李彦宏表示企业家都应该有互联网思维,哪怕从事的不是互联网行业,思维也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事隔几年,当连卖煎饼果子、做衣服都用上这个词的时候,互联网思维变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大有过热的迹象。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确实很多事情在改变。没有人能避开这个潮流。在此不妨来看看两个著名的赌局。
赌局一:王健林和马云,双方约定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整个大零售市场份额占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马云还王健林一个亿。
赌局二:董明珠和雷军,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赔自己1元,董明珠表示如果被击败愿意赌10亿元。
抛开最具“爆点”商业新闻的外表,这两场赌局的实质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要用什么的方式来迎接这场潮流,是一场新旧商业的博弈。在科技进步有所突破后,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会生态,来到我们的身边。在未来那个“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应用、无所不能的服务”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必将快速扩展、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
传统管理逻辑已被打破
面对互联网思维,传统的管理逻辑已被打破。即年来,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上,三位古典管理先驱给我们留下的三个经典理论正受到挑战。
首先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泰勒认为要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于是有了大规模的生产线。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开始希望被企业当作个体,而不是整个市场对待,原来企业大规模制造逐渐转向定制,柔性个性化精益生产将逐步成为主流。
第二个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组织理论。在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韦伯提出了科层制,以层级制、非人格化等为特征来组织企业。而互联网时代是去中心化的,每个人都是中心,没有领导,科层制将被改变。
第三个是亨利·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提出企业管理中的五大管理职能。而互联网时代,“认知盈余”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创造和分享时间和技能,全球资源可用造就了“分布式管理”,全球都可以是企业的资源库。
数据重构企业价值链
既然传统管理逻辑已被打破,那么其在企业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呢?
数据成为决策依据。大数据的本质价值,是化数为据,用规律预测未来,辅助决策。这将影响企业怎样做和谁来做的决策文化,企业的决策者从一些高层人士的直觉和经验,转变为注重事实,让数据做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的应用,而在于原有运行惯性要被改变。在此,可以学习的榜样是亚马逊。这家与其说是电商,不如说是大数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数据导向型。亚马逊通过跟踪用户买了什么,查看什么产品,浏览网站的习惯等等,为上架/个性推荐什么样的产品、新商业投资项目是否上马等决策,提供数据的支撑。
用户是员工考核标准。大数据时代用户成为商业行为的主宰者。或许以前,企业还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让用户认为自己提供的产品是最好的,以产品为导向。但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手段多样,加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