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怎么挂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8.html
这是18年底就想写下的内容。作为一个学渣,应届入职华为这样一个五百强的佼佼者,心里很是感激职场一路遇到的贵人,先简单描述下对我影响比较深远的HWer。
主管A,硕士非HR专业毕业,工作兢兢业业,颜值与才华兼具、双商都高,而且愿意指导下属(是一位很有温度的BP),重视业务部门的需求,人际关系也处理的非常好,整个华为生涯,都是我的标杆和引路人。恭喜小姐姐,收获一枚死忠粉。
HRDB,业务转的HR,三十来岁就已经是三级部门的HRD了,下属总共4人,工作分工明确,赏罚分明。而且兼具帅气与智慧,能为下属争取的,毫不手软(在华为BP的晋升加薪都会占业务部门名额)。所有人都是拼命加班,但是我们可爱的领导总是能早早的回家陪老婆孩子(请看到圈的领导主动请我吃饭)。
HRDC,北大硕士,外企背景入职华为,传说中的英语说的比国语还溜。酷爱学习,又不苟言笑,还弹得一手好吉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不在话下。如今已孤身在海外奋斗1载。除了从变成了,还以光速适应了海外紧凑的工作节奏,并和员工打成一片,不得不说,时势造英雄啊。
HRDE(省略D是因为他才在我整个华为职业生涯中存在了三个月,纯网友关系),业务二十余年工作经验,从研发到市场,做到了某代表处市场部部长(相当于代表处单产品一把手的角色),后为了老婆孩子回国当HRD。电子迷(最夸张的时候揣着5部手机),气场强大,是那种跟他汇报工作心里首先会认怂的主。但实际相处后发现,其实领导也是个很nice的人,对下属很好。而且极具业务思维,凡事都能从业务角度出发。也因此,很快就获得了业务部门leader的信任。只是转岗前缺乏专业赋能,HR经验欠缺,跟COE团队的配合有时不会很顺利。对方奈何他职位高,多少不看僧面看佛面,很多事情也就没那么计较了。此处感叹下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啊,否则成天跟COE扯皮,不能将主要精力聚焦在业务上,也就做不到快速融入团队了。
HRDF,同样有业务背景,同样业务能力很强。只是比一般华为人更好学,HR、业务都做的非常出色(退休前还去了当时没日没夜加班的终端),五米外都能感受到他身上博学的气息。从米的起源地、分布情况国内到国外的情况都能给你介绍一遍。简直是本活百科。而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的是做到极致了。
入职后还有很多共事过的同事、我师父,此处不一一列举了,有机会单独介绍。都是兢兢业业,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儿。再次感谢!
再来介绍下我自己,入职华为2年COE(HR运营、人岗、绩效、HR系统开发等工作)+3年HRBP(主负责招调,也做过绩效、任职管理等工作)。
COE的工作相对来说业务压力小很多,但人际交往压力更大,能在COE团队混的好的,基本上各方面能力都能比你强N多个level。最夸张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近10页的月报,内容涉及人力资源各大模块(当时所在BG的人力资源不是按照六大模块划分),而我的HRD居然发现了唯一一处小错误。介于此,常常会有一种自己能力差,跟别人一比简直是天上地下的感觉。
而后主动申请到业务部门(主负责招调),一个初创团队,度过了我剩下的3年华为生涯。业务部门凡事追求保质保量的同时还要求高效。尤其对于初创团队,人员不稳定,业务充满不确定性,团队都在争分夺秒的抢占市场。这时候BP就需要及时的解决一线人员输送、回流(换血+再造新的血液)的问题,所谓的及时,不是业务部门提了需求满足就行,而是要结合市场情况(历年的业务规模是否有增加、人员流动情况、地区部or代表处对新业务的投入支持情况、公司的政策等等)最好能在业务快速扩张前及时布局,哪怕员工因为各种问题暂时不能外派,也要优先保证在机关的综合能力培养可以匹配到业务发展。除了要克服业务压力,还要克服跟十几个地区部(30多个国家)的时差问题。这段时光,是我在华为最忙碌也最充实、成长的最快的时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变得不再焦虑会遇到裁员被干掉的问题了。毕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无愧于时光,自然也就要相信时光是会回馈你更好的东西。
18年年底家庭原因回了武汉。从一个一线城市的强企业回到了一个二线城市民营企业。心里其实忐忑了很久很久,人生多一些经历,总会的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新公司岗位是经理,有下属X人。不管是公司规模、业绩、企业文化,还是管理能力、员工素质都较华为有很大差异。再加上我的岗位是高层决心变革才有的,心里也多少会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担忧。前三个月基本上都是在了解学习,而后变革的发起人离职了。我选择了留下来,想着不能什么都不做就放弃。于是各种投入业务,到各地出差,了解员工的现状和困难,专注的投入在团队招聘、员工激励、培养发展上,过程也是各种坎坷:团队长期不满编,再加上10-15%的离职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招聘工作上;经济形势不好,公司拿不出太多钱来做高层、中层激励,员工对公司没有信心,即使是业务培训,参与意愿不高。作为BP,与HR团队磨合不够好,过程中也遭到不少投诉。而跳槽之后遇到的这些都是不曾在华为感受到的困难,也只有离开华为才有机会做一些创新型的工作,多了思考,多了实践经验,也多了成就感。也只有在顺应时势的同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才算是无愧于心。
小公司有大家意识里的所有毛病,流程不规范甚至没有流程;员工工作随意,目标感及责任心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越是小的公司越是牛鬼蛇神都能遇到,你需要花很多很多(甚至多过干业务的时间)时间和精力去应付各种人际关系。
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多思考多观察,如果领导愿意培养你,就多去看(周围的环境、现状),多去听(老员工的抱怨、发现的问题),多去学(岗位必备知识、技能),尽快适应新岗位,再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更上一层楼)。如果你的领导只是希望短期拿你用一用,并没有给予你足够的平台和发展空间,那就趁早走人,免得浪费时间。毕竟华为的金字招牌不能保你频繁跳槽。
从前在华为埋头干业务,不曾去思考人性,去洞察人心,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跳槽之后会更感激华为,至少华为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认可付出,并且给予相应的回报。你的才华会让你光芒四射,你不需要过多去考虑你会不会跟谁有矛盾,哪怕是与主管合不来,你可以选择转岗或者外派,总归会遇到认可你付出的主管。
而离开华为人都去哪了呢,BAT、创业、小公司,不同的选择,最终所走的路、甚至路的终点都是不一样的。只是不管去哪,都会或多或少不适应外部的环境,从前单纯的你会突然发现,你在华为除了本岗技能,其他基本不会,为此,你也会有不小的恐慌,生怕别人看出来,原来这个你不会呀;你还会发现,你身怀一腔热血,只是想做出一些事情。怎么一点小事,别人都不愿意配合;你的主管也在思考,花这么多钱请你过来到底值不值,你究竟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以上,一点小看法,供大家参考。
给准备跳槽的HWer的建议:
1、跳槽之前想清楚,自己跳槽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想好,那就慢慢想,切勿草率。毕竟跳槽也要对下家负责。
2、如果想找个加班少一点,压力小一点的工作,那就多看看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外企(眼下虽然不行,但是长远看,还是值得一试的)的机会。
3、如果想在职位、薪资待遇上有所提升,BAT、创业公司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创业公司需要擦亮眼睛,好机会难觅。而跳槽前,最好能多去学习财务管理、质量运营、战略规划这些虽然看上去很虚,但却可以为你的跳槽增加不少砝码的东西。
4、如果只是为了求稳定,就尽量找大公司和平台,因为招聘门槛高,你遇到傻逼的概率会很小多。
5、如果EQ低,跳槽之后还打算靠IQ吃饭的,这种就要慎重再慎重了,国情如此,99%的公司人际关系的维护比业务能力重要太多。大部分的公司没有华为这样的土壤,能让你靠IQ也能吃好这碗饭。
6、为何华为人创办的公司喜欢招华为人,因为彼此三观契合,我知道我的目标,我也清楚我的目的,这样不容易半路分道扬镳。面到前华为人的公司,可以多和老板聊聊,现状、规划、资金情况,还可以多找找其他渠道打听公司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一起奋斗。
7、华为的宗旨是屁股对着领导,脑袋对着客户。而事实上,大部分公司都是反着来的,这也导致了华为人身上的狼性很难被外界理解。
8、如果真的选择跳槽了,就要降低自己的期望、甚至放低姿态,先想想怎么融入团队,再去思考如何施展你的才华。毕竟要先生存才能谈发展。华为给了你半年时间适应他,而你的新公司可能希望你3个月就有业绩,压力再大,咬咬牙总能过去,只要不是接受不了的存在(比如价值观、文化适应性等等),都要想办法去克服。
篇幅原因,未列举实际案例,下回补上。
最后,预祝所有在拼命奔跑的人儿,都能一路向前,一路收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