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饮膳正要》
别名:儿茶膏、孩儿茶、乌爹泥
拉丁学名:Catechu
来源: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豆目豆科豆科含羞草亚科金合欢族金合欢属儿茶树
处方用名:儿茶
分布区域:广东、云南、浙江、广西等地
药性:苦、涩,微寒。归心、肺经。
功效: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临床应用:
1.跌扑伤痛2.外伤出血,吐血衄血3.疮疡不敛,湿疹,湿疮,牙疳,下疳,痔疮4.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临床配伍:
1、心腹痛:用黄鼠心、肝、肺一具,阴干,瓦焙为末,入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钱,烧酒调下,立止。(《海上仙方》)2、下部疳疮: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孩儿茶等分。(《乾坤生意》)3、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良。(《本草权度》)
方剂:
1、七厘散:?血竭、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儿茶、冰片、麝香、朱砂。《同寿录》
七厘散需麝儿茶,血竭乳没冰红花,
跌打损伤研细用,内服外敷功倍加。
具有散瘀消肿,定痛止血的功效。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临床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烧伤、疖病等感染性、化脓性疾病,也可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带状疱疹等属气滞血瘀者。
:本证乃因跌打损伤,或烧伤烫伤,瘀血不行所致。
①筋断骨折,瘀血阻滞——故为肿为痛;
②外伤损伤脉络——故血流不止;
③烧烫而致皮肤脉络受损——故患处灼热、瘀痛、肿胀。
:
①君药:血竭——重用血竭,专入血分,活血散瘀止痛,且能收敛止血,为君药。
②臣药:
红花——活血祛瘀;
乳香、没药——祛瘀行气,消肿止痛;
麝香、冰片——辛香走窜之麝香、冰片,以加强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之力,共为臣药。
③佐药:
儿茶——性味凉涩,以助收敛止血,并治疮肿;
朱砂——跌仆受惊,每致心悸不宁,故朱砂定惊安神,且可清热解毒,以为佐药。
④诸药合用,共奏散瘀消肿、定痛止血之功。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烷醇衍生物:儿茶素,表儿茶素;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柰素等。
药理作用:
儿茶有收敛、止泻、降压等作用。右旋儿茶精对离体心先抑制后兴奋;能抑制酪氨酸脱羧酶之活性,抑制透明质酸酶,胆碱乙酰化酶,能抑制链激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体外试验对多种皮肤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性状: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棕色块状物。
(2)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对照品、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