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刊冀宏等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

冀宏,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继元,常熟理工学院党办、校办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张根华,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通讯作者:张根华。

原文刊载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年第四期-页。

摘要:通过阐释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标准和基本特征,论述了常熟理工学院关于行业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认知高阶性、目标导向性、内容前沿性和实践驱动性是应用型“金课”建设的标准要求,“金课”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群建设的系统性和课程学习的建构性。行业课程是培养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金课”。

关键词:课程行业应用型学习能力产教融合

对人才培养而言,课堂是“最后一公里”,课程是“最小战略单元”。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这表明课程质量是当前中国大学普遍的短板、瓶颈和关键问题所在,预示着高校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内容,“金课”建设要依据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目标。如何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课”课程(简称“应用型金课”)?此类课程建设的特征及标准有哪些?具体课程结构和建设内容是什么?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行业学院”特色培养范式,在此过程中构建了以行业课程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链、能力链和产业链的“三对接”,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常熟理工学院行业课程改革实践,探讨应用型金课建设的标准、特征、方法及路径。

一、应用型金课建设标准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应用型金课的课程目标不是知识的简单应用,不是学科知识的目标罗列,也不是传统课程的排列拼凑。应用型金课建设标准应具备认知高阶性、目标导向性、内容前沿性和实践驱动性。

1.认知高阶性。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分析、综合与评价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2]即对“金课”课程的学习,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点,还应有利于推动学习者通过知识再造建构自身知识系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基于具体问题场景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分析,在科学判断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提出和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且能结合方案实施效果进一步创新与改进。“金课”课程训练可培养学生理性、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综合内在与外在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最终能达到全面、分析、综合运用知识。[3]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低阶认知技能将逐渐由机器承担,高阶认知才能的培育在人才培养中将愈加重要,“金课”建设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

2.目标导向性。

即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和能力本位原则。传统课程开发“泰勒目标模式”以学科知识需求为本、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金课建设不同,它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办学定位,从源头上解决知识的选择、更新、组织和呈现问题,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重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应用型金课通过确立“用”到“学”的课程目标对接行业标准,进而依据岗位任务需求确定能力标准,课程内容设置把源于社会和生产的案例内化为教学和学习的内容,培育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4]这与OBE教育倡导的根据利益相关者需求进行“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做法和要求相符。应用型金课的课程质量评价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白癜风有什么中药制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z/3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