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玛瑙收藏指南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玛瑙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既已出现,常见的颜色有白、红、褐、绿、黄、黑等,大部分带有花纹,其中俗称“玉髓”的透明无色玛瑙最易与玉器发生混淆。

从现有数据来看,古代玛瑙器在造型与功能方面均与玉器十分接近。然而由于玛瑙硬度高、透光性强,故埋入地下后不会产生白化或受沁等现象,这一点与玉器显着不同。

一、新石器时代的似玉玛瑙器

石器时代的似玉玛瑙器以斧形器、璜形器、玦形器为主,多见于江南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及北阴阳营遗址等地,以透明无色玉髓居多,从器形上看与玉器同中存异。如玛瑙斧为长方形,边刃扁薄,造型与玉斧雷同;玛瑙玦作圆体状,有一缺口,与同时期玉玦相当;而玛瑙璜为上弦月形,两端各有一系带孔,使用方式与玉璜一致,唯器体呈圆条状,与玉璜扁薄片状的造型差异较大,这都是玛瑙璜特有的形制。

新石器时代玛瑙斧

新石器时代玛瑙璜

二、商周时期的似玉玛瑙器

商代开始对红色玛瑙的使用骤增,多制作为扁圆珠子或较长管勒等,再以线绳穿缀成串。如河南省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深红色和橘红色玛瑙珠、玛瑙管,共计约26件。玛瑙管腰部微外鼓,与同墓玉管形状雷同,而玛瑙珠则大多呈扁圆体,形似算珠,是此时玛瑙珠特有的形状。西周时期也以红色玛瑙居多,常见的玛瑙珠和玛瑙管或单独成串,或与玉器、绿松石等连缀。陕西省宝鸡市弓鱼国墓地、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山西省晋侯墓地出土的玉饰中,都出现大量红色玛瑙珠与其他玉质构件连结而成的串饰。

西周玛瑙珠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似玉玛瑙器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组佩饰的发展成熟,环、觿等新的玛瑙器型出现。这一时期的玛瑙环呈圆形,表面具棱边或作斜面式处理,与玉环常见的环面手镯式造型截然不同。玛瑙觿则为细长圆体,器身作波状弯曲,头粗尾尖,近头端有一凸起,相较于同时期玉觿片状拱身、上宽下窄、两端平齐的造形,差异十分明显。此时的玛瑙环除作为棺木装饰外,也常与玛瑙觿、玉器及其他材质构件串缀为组佩饰。如河南省洛阳中州路东周第四期号墓即出土两件玛瑙环与石璧、龙形佩、绿松石珠、水晶珠共缀的一套组佩饰。

战国时期玛瑙环

战国时期玛瑙觿

四、汉代的似玉玛瑙器

战国以后,玉器形制发生新的变化,出现较多新兴品类,其中尤以全套剑饰器的使用最为显着。而玛瑙器的制作,除原有玛瑙管、玛瑙勒等佩饰器继续使用外,玛瑙剑饰器也应运而生。已知的玛瑙剑饰器,剑首多呈圆饼状;剑琫正面如凹字、横断面为菱形;剑彘呈长方形,左右两端向下弯卷,底中部有一系带孔;剑珌作中间厚、两侧薄梯状,上方有孔与剑鞘相连。无论形制或功能玛瑙剑饰器都与玉质剑饰器相同,带有一定的模仿意味。

汉代玛瑙剑璏

汉代玛瑙剑饰器一组

由于玛瑙硬度比玉更高,不易雕琢,因此历代玛瑙器大多素面无纹,仅有少数剑饰器会随色泽纹理制作巧雕纹饰。

馆藏古珠,古代珠饰之美!

古珠渐渐进入大众视野,无数的古珠爱好者前往全国各大博物馆辛苦的拍摄,并展示在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可以清晰的欣赏古代珠饰之美!

向这些古珠摄影者致敬!

乌尔王墓出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春秋水晶玛瑙组佩,山东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东汉玛瑙饼,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藏,动脉影摄

辽玛瑙水晶璎珞,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藏,遗产君摄

西汉玛瑙水晶珠串,扬州市考古研究所藏

东汉宝石串饰(水晶海蓝宝),广西合浦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北宋玛瑙手串,馆藏地未知,摄影者未能辨识

东汉琉璃珠串,广西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唐水晶项链,西安考古研究院藏,动脉影摄

清碧玺海蓝宝朝珠,辽宁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宋代水晶珠串,上海博物馆藏,摄影人未知

明代琉璃,铁岭市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商代绿松石,首都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北魏琉璃珠,大同市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玛瑙剑彘与玛瑙剑珌·黑山头刘慎墓出土

喜马拉雅之北的西藏雪域,被视为神秘之地,那里自有人类繁衍以来,其历史便是以神话与宗教谱写,苯教《四洲之源》称西藏为神魔之国,藏人为天神后裔,古老的藏民族极其重视珠佩之饰,《贤者喜宴》记载,告身共六种,最上为珠佩,金次之,而后银,铜铁。

在藏区缠丝玛瑙珠一般被称为"琼",或者"琼瑟"以丝丝缠绕,亮丽透明,若琥珀色,蓝沁,中有天然形成的眼睛为上品,型制以牛角珠为最。藏人的缠丝玛瑙代代相传,贴身佩戴,其珍贵度是仅此于天珠(音:ZSR的中间音,也写"瑟,)。在藏区各个时代的老缠丝都有存在,年代最远的缠丝琼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年前,战汉时期的缠丝琼,也不鲜见,唐宋时期以及辽金时期的遗存数量也不少,新出土的和千年传世的珠子都有存在,当然老出土再经千年传世且品相一流的珠子应属顶级的老珠可遇不可求的,至于清民时期的珠子,在藏区一般不作为老珠对待,收藏者及串乡客一般不会当老珠收进。缠丝琼中有极个别的带天然眼睛纹理的珠子,这种珠子是缠丝琼里的珍品,其与一般的缠丝不在一个等级量上,一般视同于天珠,且按眼睛的形态形状,收欢迎程度也不一样。

在吐蕃时期,珠饰与贵金属同为货币使用,等价交换物品,西藏的古代珠子多来自贸易与战争掠夺,藏人善于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与商品,而又坚持自己的审美准则,从眼花缭乱的欧亚大陆珠饰中挑选喜爱的珠子,我们要讲的缠丝玛瑙则是诸多珠饰中,最为古老的珠子,此时,让我们试着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来探寻缠丝玛瑙的秘密。

公元五世纪的西藏,疆土北抵回纥,西接大食,南邻天竺(波罗王朝),东联南诏。而神话里古代象雄的领域则西至耶路撒冷。如此广阔的疆土与多民族交融,让藏民族具有极为多样的文化来源,唐代吐蕃极盛时期,帝国富足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多次的对外征战,掠夺回大量的财富珠宝。还有人数众多的制作珠饰的工匠,在吐蕃时期藏人普遍佩戴珠饰,帝王与皇室则是高贵珠子的拥有者。

希腊罗马时期桶形玛瑙珠大英博物馆

萨珊帝国(公元年?公元年)的玛瑙珠佩在很长的时间里由麝香之路流入西藏,汉人的史书记载里波斯商人被称为"波斯眼",意为善于识别宝珠的奇人,可见当时珠佩是主要的商贸内容,宋代也一度禁止汉地商人用茶叶换取吐蕃人的珠饰,珠饰之路的最东端,应该是汉地了!在吐蕃与大食的战争期间,吐蕃军队频繁地掠夺了萨珊的珠饰宝物,我们可以想象,西藏的缠丝玛瑙,其主要来源当是西方的波斯,若再将视线放大,更西方的希腊与埃及,或是缠丝玛瑙的最源头。

12世纪西夏时期玛瑙珠串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伊朗的鲁尔人、库尔德人地区见到当地工匠所制的与古代西藏缠丝玛瑙珠近似的珠子,其制作缠丝玛瑙的工艺一直没有间断,改变的只是制作工具,与制作者的心思。

还有人认为,缠丝玛瑙是盛唐时,文成公主带到藏地的。

吐蕃娶亲,文成公主进藏,珠子,若把这三个元素连接起来,倒是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唐朝的皇帝想考验吐蕃的请亲使者,拿出一颗奇怪的珠子来,让吐蕃的使者穿线,这颗珠子的特别之处是,它的孔道九转回肠,绳子无法穿过。聪明的吐蕃使者把线绑在一只小蚂蚁腿上,又把蚂蚁放在珠子的孔口,蚂蚁就带着线穿过了九转的孔道。

希腊罗马时期玛瑙琉璃珠串大英博物馆

唐以前的玛瑙珠子,孔是对打的,开口大,到了珠子的中心,却细细的,而且,两个孔的对口还是错开的,遇到这样的古珠,很难把绳子串过去,我有好几次都把绳子断死在珠子中间,怎么没有想到过利用小蚂蚁!

也许这个小故事说明了,唐代的中土也有长形玛瑙珠子的出现,这种玛瑙珠会不会是缠丝玛瑙?

古代缠丝玛瑙珠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国云南,西部甘肃宁夏新疆一带,这一区域恰是吐蕃的疆域和属国,在中国河西走廊,东北与韩半岛的古墓中都有缠丝玛瑙的出土,是历史上契丹党项鲜卑民族佩戴缠丝的明证。

古人制珠,有天地的灵气,研磨凿孔,非百日难以成珠,玛瑙的硬度与钢铁相近,古人取自然纹理漂亮的玛瑙石,剖石磨制,用铁钻细细凿孔,再用皮子抛光,一珠之价值,胜过千金,有富贵如王侯者方有资格佩戴,只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z/7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